“故如今金陵城内,读书人约有六百五十万,皆有读书经历。”
官员此言,令朝堂一片寂静。
六百五十万读书人!
“嘶!”
大殿内,众臣皆倒吸一口冷气。
此时,一直沉默的杨士奇站出,望向那官员问道:“适才听闻,入金陵城生活之标准为读过三卷书,那未读书之百姓,又该如何?难道他们不能在金陵城生活?”
那官员瞥了眼杨士奇,不卑不亢道:“非也,他们也可入城游玩,但生活恐极艰难。因在金陵,若未读书,生活将举步维艰。因其难觅适合之生计,即便是去金陵码头搬货,亦需识字。”
杨士奇心中再次震惊,不识字竟难以生存,此事闻所未闻。
杨士奇不禁皱起眉头,照此官员所言,金陵岂非变得极为特殊?
大明寻常百姓,能识字读书者几何?不独杨士奇,其余官员皆有此想法。
"然而陛下,当今大明,您乃真龙天子,如此纵容太子,皇威何存乎?"
"届时,君不似君,臣不似臣,父不似父,子不似子,长久以往,恐生动荡矣!"
"故此,微臣恳请陛下,要么收回太子权柄,要么贬谪太子,待陛下根基稳固后再复其位,亦无不可。"
"毕竟,天无二日,太子太过璀璨,其存在,恐令天下臣民,只识太子,不识陛下矣。"
"届时,陛下又该如何自处呢?"
杨荣之言,再次震撼了大殿上的满朝文武。
群臣皆望向杨荣,心中暗想,这位杨阁老莫非是失心疯了,竟敢如此直言,此乃自寻死路啊!果然,朱高炽面色骤变,怒气涌上,狠狠一拍龙椅,厉声喝道:"大胆!"
杨荣之言,分明是在挑拨他们父子间的和谐啊!朱瞻墉面无波澜,冷冷扫视了一眼杨荣。
然而杨荣毫无惧色,他并未看向朱高炽,而是直视朱瞻墉,直言道:"太子殿下,今日即便陛下赐我一死,有些话,微臣也必须说。”
"殿下才智出众,此事毋庸置疑。”
"但正因为殿下太过卓越,使得陛下黯然失色。”
"诚然,殿下乃大明未来的继承人,然那亦是将来之事,如今,殿下仅是太子。”
"身为大明太子,殿下难道不应敛锋芒乎?如今太子与陛下父子和睦,然日后呢?"
"长此以往,殿下可曾思虑过陛下之感受?"
杨荣之言,令朱瞻墉陷入沉思。
朱瞻墉深知,杨荣不过是朱高炽请来演戏的,但杨荣所言,却是他以前不敢触及的。
朱瞻墉虽为太子,实则权力已超越天子。因先帝驾崩前,朱棣已将大半皇权交予朱瞻墉。
故此,其父虽为天子,却似非真天子,许多大事还需征求他这个儿子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