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萧塬看到题目的时候,人都麻了,四书五经能选出多少话来?还得根据不同情况作出不同的联想,这不就是让你短时间写一篇指定的论文出来么?
比如一句最简单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这句话什么意思,萧塬自然明白,可是要如何从这句话里面领悟到和当地民生、军事、政务有关的东西?
而且他要求的是和当地的民生等有关的东西,别的不说,一般人能知道个球的当地民生啊!
更重要的就是,监考官不一样,你给出的答案还得不一样。
你要是遇到个忧国忧民的主考官,那么你通过这一段话,写一些与实事有关的东西,那么通过的可能性自然就更高,你若只是夸夸而谈,那么你就算写的天花乱坠,那么很可能也过不了。
可要是主考官是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