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佛教偷感很重,何洛绝不是因为个人好恶,而是有理有据的。
原始佛教,也就是乔达摩?悉达多最初以“老子”化身之姿所创的化胡为佛之宗教,其核心思想只有“三无漏学”和“四无量心”。
“三无漏学”既“戒、定、慧”,本质就是修道。
“四无量心”为“慈、悲、喜、舍”,是“老子”以此来教化胡人的手段,是心灵之道。
如果佛教仅仅依靠这些高深的教义,绝无可能让短视的凡人拜入其门下成为信徒。
必须承认,“老子”自身层次太高,同时也高估了凡人的智慧。
乔达摩?悉达多虽然提出了“三无漏学”和“四无量心”这一理论,但是对佛教的传播几乎没有任何助益,显得过于曲高和寡。
于是祂在转世重生为“释迦摩尼佛”之后,在揣摩民心、观察其他宗教的过程中,慢慢对佛教做出各种改良。
佛教偷了婆罗门教的大部分教义,将自己伪装成当地的地方性宗教,以此来扎根次大陆文化圈。
但是仅仅是这样,佛教并不满足,“释迦摩尼佛”还想要继续扩张。
于是佛教又偷了盛行于喜马拉雅山地区的苯教的教义,把苯教的“卍”字变成自己的宗教符号,以此产生了北传佛教的密宗,成功向北扩张。
再后来,为了进一步入侵东方神系,佛教又偷了大量东方文化圈的思想与文化,诞生了大乘佛教的显宗诸派系。
到了这个时候,佛教其实已经与原始佛教没有多少关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