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顺举点点头应下。牛犇目中闪过失望之色,但看这张顺举不似凡人,只好耐下性子,觉得熬上一段时日也成。有五十兵管着,这个起步不算太低,以他的本事与声望,不愁混不出人样来,遂不再多话,把箸插进锅里,捞起一片羊排猛吃,感谢郑将军的栽培。
营中一片欢声笑语,将士们吃的,说的,闹的,赌斗的,郑二饭饱,观看各色营中百态,心中即是快活,也是疲累。就这么一帮杀才,爷爷我容易么。
……
很快邢州也待不住了。
这回南来,数万大军吃喝拉撒都是王教主买单,又没甚缴获填补亏空,实在肉疼。李存孝投降后,成德军又熬了数日,便寻个借口先撤。没了买单侠,李大王就也住不下去,于是拔营起行返回太原。
六七百里路,倒有一半在太行山里穿行。郑哥全营一共六百匹马出头,再不能像从前那样任性,行李只好搬上马车。注意,从前郑哥何时用过马车,一向是马背上一驮就走,整个豹子都,一直以来也就辎重营需要大车拉货。
感觉被牛犇带偏了呀。当时没有细细算账,等真搞起来全不是这回事,五百多人六百多马,怎么分。二百多骑兵,每人一匹战马、一匹驮马是底线,这就占去四百多,匀出两百多口畜牲只能拉车。郑老板去找李大要马,李将军两手一摊,多一头驴都没有。怨不得秦哥想把步军都甩给自己,狗东西不是好人呐。
牛哥也很委屈。看后营甚至做到步军一人两头驮畜,虽然有人配的是驴骡,所以牛犇想着郑哥这里应该差不多,谁想到左营这么衰呢。其实按照一人一马也凑合够分,问题是郑老板死活不愿,牛队头能说什么。
如此,一路天明起行,午后扎营,日行或二三十里,或三四十里,足足走了个把月,回到晋阳已是五六月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