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礼就不轻了,蔡家兄弟有些慌神,接也不是,不接也不是。李振解围道:“给你便拿着吧。”看他年纪最长,又是个官人模样,蔡家兄弟相互望望,便一个抱了盐一个抱了绢,腼腆傻笑。看兄弟俩有些手足无措,李三从怀里取出一小块银饼子,塞进蔡老三手里,道:“讨个婆娘好好生活,要尊敬兄长,这就做个贺礼吧。走啦。”就领了众人离去,免得人家难做。
……
趁这一日功夫,李振已遣人先去汴州向东平王禀报。
次日启程,傍晚便到汴州城外,先安顿他们在驿馆休歇,李振自入城通禀。
又一日晨,还是李振赶到驿馆,引了李三、郑二数人入城。
如今的汴州城只有后世东京城内城大小,外城尚未修筑,并不比卢龙的幽州恢宏许多。因他们不是正式使节,李振引众人穿门入城比较随意,就在一座偏殿见到了东平王殿下。
朱三哥穿着一身紫花圆领袍衫在主位,两边各有数人陪坐,本来正在叽叽咕咕聊着什么,看客人来到,纷纷收了话语。堂中立刻安静下来,李振领着二人上前拜见了东平王,李崇武将准备好的礼单双手奉上。朱三哥拱手回礼,双手从宫人手里接过礼单放下,工作一丝不苟。待礼毕,宫人搬上坐垫,朱大帅放松地靠在扶手上,招招手,爽朗道:“坐近些,瞧得清楚也好说话。”待他二人重新坐好,对面相距不过十余尺,东平王才又道:“昨夜兴绪回来说,有卢龙尊客要与某做买卖,是你二位吧。”
因为要见朱三哥,昨夜李三激动的半宿没睡,准备了好几套台词。比如,如果问他看好河东还是宣武,他就以东平王劝课农桑、河东民生凋敝为由,说明看好宣武的道理。如果质问他们怎么认了独眼龙当干爹,就说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那时候李存孝刚死,晋王情绪很不稳定,连康君立都说杀就杀,哪敢扎刺。如果问他为何来汴州,那就把锅都往魏博这帮老混蛋的身上推。以至于“若大王不出,奈苍生何”的谀词都准备好了。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马屁要拍得恰到好处,既体现小爷看好东平王远大前途,又不能显得空洞、下作,失了拍捧的格调。
李三哥准备充分,自忖各种局面都能应付,就是没想到朱三哥说话如此随意,完全跳出了剧本。眼前的东平王相貌堂堂,威风凛凛,气度不凡,尤其这一身杀伐气重,压得李老三竟一时辞拙,不知怎么回应。怔愣半晌,才道:“回东平王,是是我。”边上屠子哥也是呆呆愣愣,不知如何言语,哪敢有在罗六哥面前的半点嚣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