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小说>刀尖上的大唐> 第1章 真正的序幕(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章 真正的序幕(一)(2 / 2)

借着大搬迁,李三郎亲自考察了傍海道。结果确实不乐观,一旦化冻,道路就过于泥泞,积水深不能行船,浅又不能过马骡,两头不靠。至于说排干沼泽打通道路?此时此刻,实在超出了李老三的能力。

搬迁与生产,就是乾宁四年上半年的主旋律。

还有练兵时刻不能懈怠。不过练也不能在操场干练,得见血。没法抄掠平州,也不能在附近乎来,就只好把眼光放到草原深处。正好辅军分离出来后,只在会盟那次跟大军做了磨合,发现很多问题须要改进,主要就是各军与辅军的对接协调还不顺畅,须要继续磨合、改进。

周边部落都已归顺,只好辛苦弟兄们走远些。

草原深处有人家呀。

原来赤烈部那块草场分给了一部黑车子室韦。这帮家伙本来住在平地松林那一带,因很会造小车,故而得名,但他们的祖宗可是在北边的草原深处。于是,这些归顺的室韦人被征召补充了部分义从军,然后由这些带路党带路,老三都凑了三千甲骑,配上二千多辅军,赶着牲口跟在后头做保障,由两千多义从军在前开路,往草原深处扫荡,练兵。

哦不,是安抚草原。

过程么乏善可陈。如今的草原一盘散沙,突厥、回鹘早已做了历史尘埃,数千大军滚滚向北。畜力足,辅军也给力,进展顺利,锻炼了队伍,加强了感情,花钱不多收获不小。面对这帮武装到牙齿的武夫,牧民们熬了一冬,人困马乏,牛羊羸弱,皮甲都没几件,恨不能还在用骨簇,打不过也跑不了,都是一触即溃,贡献了大量人口与牲畜。

看看身后无精打采的俘虏们,李三郎盘算着牛羊最后估计剩不下多少,一路就能吃掉大半,连最后收兵的赏赐都未必够。但这不是问题,实在逼急眼了,就拿盐顶,反正也不是头一次干,大不了价钱算便宜点。主要这次人口收获不小,一万多精壮呐,既是好劳力,也是好士兵,再抄几家凑满两万,这就赚大了。

人口贩子李三郎是一路憋坏。

此次李大郎没出马,由李老三带队。郑哥么,自家宝贝生了头骡子,但是李老三说话算话,给了他一匹七岁龄的公马,高有五尺二三寸,自己是很雄健,奈何种子有缺陷,比较坑老婆,生得马驹子不行,所以光荣下课给了郑哥做脚力。拿好处要出力,屠子哥本该跟着李三出征,但因刘二跑来柳城打乱了计划,只得让铁匠哥、卢八哥、郭屠子带队去,自己留下来招呼小刘做招待。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