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在营州发展顺利,可始这阵子他却越来越觉得别扭。左顾右盼,他赫然发现,自己几乎已被胡儿的汪洋大海给包围了。燕城那边多有女真、杂胡,柳城不用说,曾经被秃头蛮占为巢穴,能好到哪去。山北各寨说是唐儿,实际却是胡里胡气。李三去草原弄人,虽能缓解人力不足,可那就全是生番啦。如今的营州,实在胡得可以,都快胡透了。不说别人,他大李家就是血淋淋的榜样么。送女儿、送老婆来的酋长简直是前赴后继,还不要都不成,不利于团结。如今自家院里什么情况,那真是胡气芬芳,逆风飘三里,老李头都不跟他一个屋檐下住了。
哎呀,想想就腰疼。
不自觉吸吸鼻子,似乎满堂都是那股子味儿。奇怪地看看两个伙计,安抚使很想问问,你们就闻不到么?
还有,如今锦袍穿得越来越少,皮袍子穿得越来越多。华夏衣冠都穿不住了,实在是让他这个饱读圣贤书的武夫心中别扭。
不穿?他,他冷啊。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塞北有塞北的活法,违拗不得。如此久了,他们会否全都成了胡儿?尽管河朔三镇与朝廷隔阂二百年,但骨子里还当自己是华夏子孙。从来只有化夷为夏,谁愿意变夏为夷呢。
对刘大帅,大李也不敢掉以轻心。从景城时他就跟着刘窟头,对这老上司的能耐是深有感触。真让这厮坐稳了卢龙,绝对能让自己欲仙欲死。比如,将大门一关,营州还活不活了?这事老刘一定干得出来。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在安抚使看来,如今是河东军是外强中干,张承业才种了半年田,就能沉疴尽去、脱胎换骨?做梦呢。虽不知道老刘会如何过关,但是李大郎总觉得,若是自己不搞一下,就河东虚成这样,多半要败。战场上的发挥与运气固然重要,但是,更多的,在出兵的那一瞬,胜负的天平其实就已经倾斜了。军队懈怠下去快一年,说恢复就能恢复么?凭什么稳操胜券?人多?人多翻车的多了。
不要小看燕人守乡卫土的决心。
如果晋王只是让他配合作战,不痛不痒给点好处,大李肯定理也不理。但若真能入主卢龙,哪怕再叫回干爹,李大郎感觉也不是不能考虑么。分割卢龙当然不成,给一笔钱酬谢一下倒是无妨。哪怕要得太多镇里一时拿不出,还可以去成德筹粮,这不还有义昌、义武可以抢呢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