闷亏绝对不吃。
场子必须找回。
而且,辽王搞报复的风格,从来是能不隔夜就尽量别隔夜。
郑老三惹不起身后的千多骑,那地上的散兵游勇爷爷还惹不起么。
这帮大头兵们正嘻嘻哈哈往南走,腿脚还都不慢,一个个踩了风火轮似的。
作为梁骑主力,龙骧军,尤其王铁枪所部兵士那是非常骄傲的,那都是马踏四方的好汉。千骑追杀百余辽贼,根本就没想过能失手。
都是大聪明,哪个没有看见那敌骑富裕?大几百匹好马呀,谁不想去舔一口。兄弟们仗义让出马来,这是深明大义,但是得了便宜的兄弟心里没点数么?
王将军一向公正严明,岂能让人寒心。
所以,汉子们乐乐呵呵就往过赶,着急分好处呢。
正走一半,忽看东南方烟尘大起,地上的这伙杀才就有点懵。
什么情况?
要说受限于客观条件,与从小长在马上的沿边汉子、草原汉子相比,这龙骧军可能某些技能确实有短板。但是,作为沙场老油条,兄弟们的狗鼻子都很灵,阅读战场的能力不弱。
其实也不用很多经验,看那烟尘四起冲过来,张牙舞爪的,能有好心?
你就瞧这伙龙骧军是不白给。本来前后左右走得很随意,一见敌骑袭近,只稍一愣怔就回过神来。却是一点不慌,就近靠拢,散兵游勇迅速结成小阵,而后小阵汇成大阵。
不等郑三爷冲到近前,大部梁兵居然就已经结阵以待了。
虽然大半都没披甲,但是那一丛丛长槊如林也气得郑老三没勇气挑战。
奶奶地,千多梁骑惹不起,没马的鸭腿子爷爷居然也惹不起。
还有没有天理了。
结了阵的梁军肯定惹不起,更不敢稍有耽搁。
于是,郑老三们便将目光投向战场上落单的倒霉蛋。
不管什么原因,哪里都有腿脚慢的,有不开窍的。
也有运乖的,有命背的。
那落单的,或者三三两两结了小阵却不及会合的梁军就倒了霉。郑三爷马头一偏,领人兜上去就把箭雨泼洒。
见有二三个傻子孤零零站在场间发懵,郑老三打个呼哨,带头贴上来。但见他背了弓,取出绳套一丢,正将一人拽倒。后面一骑兵配合默契,跟上就将人提起,打横丢在一匹空马背上快跑。
这都是毅勇都抓活口的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