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在南岸,不得被人包了馄饨吃干抹净啊。
唐王李老三问道:“元郎那边怎样了?”
搭话的是胖五郎,道:“征募了许多渔民操舟,船也备下不少。运人过河足用,但是与梁军水师争锋……恐怕不能。”
义昌镇本有沧、景、德、棣四州,刘二刘守光时期丢了棣州,李三南征又被夺了德州,还是此次借魏博一战元行钦才将黄河以北的失地全部拿回。
因沧州、棣州有河有海,李三便命元行钦招募艄公水手,打造过河的船只。
每次看这个厨子出身的细作头子,郑大帅都很有一种违和感。
你说爷爷屠子出身,杀牛杀羊改杀人这也算技术对口。那说你一个厨子,干细作?李老三用人还真是不拘一格。他却不来想想,李老三初到军中就管着辎重队的辅兵夫子,除了厨子还能用谁。
李老三谓郑守义道:“上冻后择机渡河。西边我看就让洵哥儿去牵制一下,免得滑州那边水师东进。”回头对赵珽道,“赵公,记得提醒我,需筹办水师。
朱梁这还不善水战,若到了淮南可怎么打?
元郎这次办来艄公水手,拣选合用者留下,再让顺兴行去筹办一批水手。
船,河船、海船都要准备。
嗯,一事不劳二主,便让元郎一力操办了吧。”
在卢龙镇,如果说谁是政坛不倒翁,赵珽老汉这是当仁不让。
早年出馊主意给李匡筹,掀了亲哥哥李匡威的桌子。之后辗转刘家父子麾下,最后在李三郎这里顺利上岸。大唐开国,老小子摇身一变混到枢密院秘书郎,总掌机要,让人不服都不行。
老赵跟着李三郎这些日子不短,对新东家的脾性掌握了一个七七八八。这就是为打淮南做准备了?
作为李老三的跟班加狗腿,在大唐,老赵自认对内情是比较有心得体会的。这些年,在顺兴行治下,南北买卖可不少做,尤其海船往来于广州与辽东……
嗯,道路熟悉,人手也有。
还要海船,怎么着,浮海南征么?
这些情况郑守义就不大掌握,现在他满脑子只想怎么样河南打开局面。等赵老汉去忙活,郑大帅将手上的凉水在腰间擦蹭干净,道:“三郎。朱梁主力尽集于汴京左近,我军兵力有限,便是渡河又能怎样?
维持两岸交通十分不便,不如从棣州渡河去淄青。”
对于李老三的计划,郑守义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南面行营的唐军超过六万不假,但是占了这么多地盘,这几万人也不可能都堆在一块儿。
比如,原本驻扎晋阳的卢龙军被调到了东昭义,驻扎在邢州。嗯,没错,军使李崇德还捡了个东昭义节度使。尽管这厮功劳有限,但是凭着李家宗室以及郑二哥亲妹婿的身份,倒是没人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