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曹仁贵是派过使者东去的。
数年前,一俟沙瓜局面稳住,曹仁贵就遣使经甘、凉往中原朝拜。
可惜,使者竟为凉州嗢末劫杀,未能成事。
嗢末,多行不义必自毙。他们自己向朱梁讨赏,却要阻断归义军入贡之路,居心歹毒啊。但是怎样?如今看来,也算是他曹某人善有善报了。
当初若真得了洛阳的封赐,眼下还真是难办。
沙、瓜孤悬于外,十分脆弱。欲求存,或向西开拓,或向东兼并。当年张承奉有心振作没错,可惜方法错了,不应同时树敌过多,更不应跟中原交恶。
与回鹘争执之初,本来归义军是占着上风的。可是张承奉不承认朱梁,反倒是回鹘遣使入贡得了许多好处。
不要小看此事,唐朝的遗泽太厚了,哪怕只是一个名义都意义重大。
有这个大义,干什么事都腰杆硬三分。
没有这个大义,嘿嘿,底下人造反都觉着理直气壮。
张公义潮入京后,张淮深求封河西节度使不成,难受了多少年,最后死于内乱,难道没有这个原因?
何况中原能给的远远不是一个空名义,还有实惠。
天宝以后,回鹘人从唐朝得了多少好处?否则能统治草原那些年?
甘州的回鹘崽子又从中原得了多少甲胄、军械?谁知道。
那可都是难得的宝物。
还有财货。
中原朝廷随手漏一点渣子,对于河西的任何一家来说都是要命的大事。
沙、瓜人口本就不如回鹘,此前威震河西,全靠汉地之法治兵,赖甲兵精利。
张承奉与回鹘大战三场,前两战皆胜,最后却被人堵到城下,窝窝囊囊认了回鹘为父。其中没有中原的支持,可能么?
同理,归义军要生存,就必须获得中原的支持。
可恨沙、瓜距离中原甚远,障碍过多,迟迟未能成行。
唐军西来,有些出乎曹仁贵的意料,但更多的是激动。
“听说中土来了个高僧?”曹仁贵忽问道。
侍从道:“是有个师空和尚。”
曹仁贵问:“人在哪里?”
侍从仔细回答:“平日在千佛洞造像,偶尔四处走走。有个师弟唤作师能者,偶尔到雷音寺讲法。不过,僧侣传说,似乎师空道法更为高深。”
浮屠东来,沙州自古就是重要枢纽,亦是佛门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