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错,不知李大人有何指教。”
“次是涉及修建京杭大运河以及长江水运的事情,这和山西有什么关系?你们晋商前来干什么?我记得这次的诏令并未下给山西呀。”李昱诩感到好奇。
“大人修建运河,虽然不关山西的事情,但是山西的人也愿意为大明的建设出一份力。所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山西的商人自然不甘落于人后。”
“倒是有心了。我看你们是为了盐业的事情来的吧?”李昱诩直接点破了晋商代表康元的根本目的。
什么的为国出力都是虚的,山西和山东这两个省份实行的是盐业开中法。
洪武年的时候,国家实力衰弱,由于交通不便,想要从南方运送粮食到长城周围的驻军,这对于朝廷的财政负担是重大的考验。
为了应对这种情况,朱元璋便下令使用开中法。
本来开中法是一个利国利民的好政策,其主要的操作就是让北方的各省将他们本地的粮食自发的运输到长城周围的军队那里。
这样可以节省从南方运输粮草补给边军的时间以及路途中的损耗。
朝廷不会付钱,没有利益的事情商人自然不会做,朝廷虽然不能给钱,但是给出了一个承诺。
一般情况下,盐铁的经营权是由朝廷牢牢垄断的,如果谁敢私自铸铁,或者是私自贩盐,那便是重罪。
商人想要贩盐,必须要朝廷开具的文书,这也就是盐引。
参与运输粮食的商人都会获得盐引,拿到盐引之后便可以按照盐引上承诺的数额兑换成食盐,再销往全国的各地。
贩盐所得的利润归商人自己所有,商人便和朝廷用这种方法牟利,也被称为开中法。
朝廷减轻了供养边军的负担,同时可以依靠商人的积极性,将食盐送往全国各地,商人也可以赚到大量的银子,这是互利互赢的好事。
但是再好的政策也架不住人贪污,由于边军靠近长城,因此需要北直隶山西以及山东的粮商源源不断的运输粮食。
从朱林打下了岭北之后,设立了九座贸易边城,和草原的部落做起生意来,对于粮食和食盐的需求量更大。
如果开通了京杭大运河,减缓了交通的压力,山西和山东的商人可以更快的将食盐运送到全国,也可以从江南的鱼米之乡购买粮食,再次的送给边军或者北方的草原部落。
通过这些份额获得更多的盐引,再通过京杭大运河销往全国,那所获得的利润可以算得上是日进斗金。
当然了,运河不是免费让人运的,所要的过路费日后肯定惊人,但是朝廷颁布了政策,但凡是在修建运河投资银钱的商人,都可以减免一部分的运费。
虽然修建运河不会经过山西,但是山西的商人只要出了钱,日后晋商的船只自然也会获得减免的便利。一来一回便可以省下很多的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