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不是我们从翰林院中下放了很多的饱学的儒生?他们被下放到地方之后,各显其能,治理州县,有的自然才能出众,但是也有的那是空有其表。”
“我觉得可以将地方上的官员快速的调到到中央,来弥补这些空下来的位置,避免朝廷的运行出现问题。”
“好,这件事交给你大哥去办。”
“明白。”
朱元璋之所以让朱标去办,这是为了给朱标培养日后的班底,如果这些人都是朱标选拔上去的,日后便是太子门生,等朱元璋和朱标的权利完成过渡之后,朝廷之中便都是自己人了,而没人敢反对。
说白了,这是朱元璋默许让朱标培养自己势力的一种方式。
“父皇还有一件事得继续办。”
“什么事?”
“修建运河的事,虽然说这次山西修建运河搞得民怨沸腾,但是这个运河已经修了三五百里,如果放弃的话,恐怕之前的活也就白干了,不如让朝廷出钱,让那些还没有散去的民夫将运河修完,日后也能让山西的经济发展的更加迅速。”
“最重要的是,山西大同有不少的煤矿,而我研究的蒸汽机必须需要煤来作为驱动的燃料,修建运河之后,也有利于我大明工业的发展。”
“可以,将这道命令传下去,重新进行地段的选择,重新派出税部的官员进行山西当地的物价管控,户部出钱,将运河修建完。”朱元璋知道也了解到了科技的力量,对于天工局的科技发展那是全力支持的。”
“既然要组建内阁,其中要设立五位丞相,你觉得如今的朝廷之中,哪五个人能担当如此的重任呢?”
“李善长和刘伯温可以,但是二人的年纪已经大了,恐怕难以担当重任,吏部尚书陈礼可以,勋贵可以选一个…再说了,我们第一次组建内阁。”
“具体的选拔章程还没有确定下来,可以先不把五人选满,留下几个空位观察一下百官的态度,看看他们有谁的政绩突出,可以破格升迁,给他们一个希望,他们才有奋斗的动力。”
“你小子还谨慎起来了,懂得避嫌,没有推举一个自己的人。”朱元璋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