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很公平,实则是有很大的漏洞可以钻。
如果剩下的五百亩土地种其他的东西,这些是不用交粮食税的,比如种土豆,种红薯,种棉花或其他的经济作物,便可以逃过税收。但这些经济作物却可以产生更高的价值来给地主。
一个投机取巧的办法,就使得大明的财政收入又少了一点。
当然了,这只是其中的一种骚操作,还有另一种骚操作,便是荒地间隔种植粮食。
之前如果按人丁交税,每一年都要交税,如果按土地交税,如果土地荒置一年,并没有种粮食,这一亩地就不用交税。
当然了,不会有人的着故意荒废田地的,土地每三年进行一次测量,就是为了防止有人隐瞒吞并。
但是有一个大聪明,他有一万亩的土地,结果呢,只上报有五千亩,剩下的五千亩是荒地。
所以他只用交五千亩的税,然后自己又偷偷的将剩下的五千亩地种完,朝廷记录在册的这家人有五千亩土地要浇水,但实际需要交税的有一万亩,因此就完成了偷税。
这个大聪明就是朱林,他手下有不少的土地,就是通过这两种方式来逃避粮税的。
读书人的事怎么能叫偷呢?
这叫利用法律的漏洞,合理的规避粮税。
哪怕到了现在,个人所得税需要交很多,但是你注册公司只用交百分之二十五。
其实自从有了收税,这项活动便有了偷税和漏税的技巧,不过是双方相互角力,看谁能胜出罢了。
其实这便是当时土地改革留下的漏洞。
推出土地改革的时候,会遇到各种阻力,因为针对百姓和没有背景的富商地主,他们根本就没法违背朝廷的命令,只能同意。但是针对勋贵和拥有一定影响力的乡绅和文官,强行的征收他们的土地,只会逼得其狗急跳墙。
当时还有对外战争,朱林便想到了这个折中的办法,私下找他们商业偷税漏税…不…私下找他们商量合理避税。
这些人也同意了,朱元璋面子上也过得去,也同意了,双方便达成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合作。
虽然没有彻底的完成土地改革,但是好歹使得大明粮食收入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要知道正常情况下,这些人是一粒粮食都不交税的,如今能让他们交一半或者一大半已经是很大的成就了。
我的问题只是迫于历史因素才短暂的遗留,并不代表朝廷不想管制,如今正好到了管制的时候。
当然了,这是双方商讨之后达成的一项协议。朱元璋和朱标都是知道的。
“土地的第二次改革,你是不是有什么计划了?”
“臣弟还是有些私心的,毕竟这些香烟和烟草在北方大范围的种植,北方大部分的土地或多或少都有我的影子,我难辞其咎,只希望皇上能够网开一面对我的那些部下,可以给一点机会。”朱林开门见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