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出生地
丁荣军院士,1961年11月12日出生于江苏宜兴。
宜兴市位于江苏省西南端,地处沪宁杭三角中心,东面太湖水面与苏州太湖水面相连,东南临浙江省长兴县,西南界安徽省广德市,西接常州市溧阳市,西北毗连常州市金坛区,北与常州市武进区相傍,滆湖镶嵌在宜兴、武进之间,东氿、西氿、团氿相伴市区。
宜兴历史悠久,早在唐、虞、夏、商朝时,宜兴称荆溪,位属扬州。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改荆邑,置阳羡县。
西晋时,因周处之子周玘三兴义兵平定叛乱之功,朝廷重设义兴郡县。
宋太平兴国元年(公元976年),为避国讳,改为宜兴县,沿用至今。1988年1月,撤宜兴县,设宜兴市。
宜兴人文底蕴深厚,是中国陶瓷历史文化名城,所产陶器驰名中外,尤以紫砂陶最为有名,享有“陶都”美誉。宜兴陶器发明创造于五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成熟于晋宋,大放异彩于明清。
宜兴素有“茶的绿洲”之称,是阳羡紫笋茶的产地,阳羡紫笋茶历来与杭州龙井茶、苏州碧螺春齐名,三国时代以“国山舜茶”称雄江南,唐朝以“阳羡唐贡茶”名扬天下。
宜兴名人辈出,西晋的周处,年少时为祸乡里,后改过自新,成为忠臣孝子,其故事被广为流传。
宋代词人蒋捷,着有《竹山词》,其词作风格多样,情感真挚。
还有明代的徐溥,历经四朝,官至内阁首辅,清正廉洁,为朝廷重臣。
出生地解码
丁荣军院士出生于江苏宜兴,宜兴独特的地域特质在一定程度上对他后来成为院士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宜兴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着名的“教授之乡”,重视教育、崇尚知识的风气盛行。
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丁荣军从小可能就受到浓厚学术氛围的熏陶,激发了他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学术的追求,为他日后在科研道路上不断探索奠定了文化基础和心理准备。
宜兴在陶瓷等传统产业领域有着悠久的创新历史。
当地人在工艺制作等方面展现出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或许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丁荣军。
这种创新精神的传承,使他在面对轨道交通装备等领域的技术难题时,更敢于突破传统,勇于尝试新的技术路径和解决方案,为推动行业技术创新发展奠定了思维基础。
宜兴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孕育了当地人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品质。丁荣军在成长过程中,可能受到这种地域人文精神的感染,培养了坚韧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