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鲁肃真的好想把自己的心里话全都说出来,但话到嘴边,他还是硬生生地咽了回去。
因为一旦跟孙权说明实情的话,会涉及到太多的问题。
首先,孙权若是知道周瑜的身体不行了,已经时日无多了,他肯定得让孙权回到江东来静养,然后再任命另一个人为江东的大都督,以及孙刘联盟的最高统领。
即便周瑜不会答应,但胳膊拧不过大腿,到最后他也只能乖乖地服从孙权的命令。
这样一来,周瑜余生的心愿也就不会再继续完成了。
到时候周瑜也早晚会知道孙权是从何人那里得知的实情,从而对鲁肃怀恨在心。
其次,就目前的形势来看,周瑜仍然是江东大都督和孙刘联盟最高统领的最佳人选。
虽然他身体不好,但却头脑还清醒,而且对目前的整个战局,以及孙刘联盟内部的情况都了如指掌。
可以说没有第二个人,更适合周瑜现在的位置。
周瑜之前曾说,他在临死之前会向孙权举荐鲁肃接替他的位置,那也只不过是赶鸭子上架,实在找不到人了。
鲁肃也知道自己与周瑜根本无法相提并论,无论是运筹帷幄,还是调兵遣将,鲁肃都照周瑜有着很大的差距。
再次,如果孙权把周瑜撤下来的话,再加上周瑜的举荐,孙权也十有八九会让鲁肃接替周瑜的位置。
鲁肃目前根本没有准备好,他也对担任江东大都督一职感到诚惶诚恐。
还有一点也很重要,若是周瑜真的回江东跟孙权见面了,他肯定会千方百计地劝说孙权去杀刘备,孙权也十有八九会采纳周瑜的建议。
而这个艰巨的任务,无疑又会落在下一任大都督鲁肃的肩上。
鲁肃本来就坚决反对与刘备翻脸,他又怎么能够去助推这件事的发生?
所以鲁肃觉得,从综合的角度来考虑,还是不能把实情说出来。
当臣子的要谨小慎微、谨言慎行,在主公面前更是如此。
多说话没什么好处,少说话也没什么坏处,有些实话坚决不说,更是没什么罪过。
正所谓:日出千言,不损自伤;万言万当,不如一默。
至于孙权对周瑜的误解,鲁肃觉得就听而不闻、视而不见吧。
孟子不是说过嘛,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君上对臣子稍微好一点,臣子就会很开心,感到无以为报。
君上对臣子不好,也是再正常不过。
谁让人家孙权是主公,周瑜是他的臣子呢。
君臣之间的地位本来就是不平等的,从来就没有什么公平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