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人齐齐愣住。
顾危瞪大眼:“很明显吗?”
谢菱心想,你们的政策看似围绕思南县展开,实则全是以北江国况为根底,就差把北江给掀了,我会看不出来?
谢菱扫视了一圈,“我有很多套完整的方案,不管是官员制度,土地制度,财政制度,还是选拔人才.......不仅可以加强中央集权,还可以增强国力,提高生产力。”
说完,又费劲巴拉的解释了一遍什么是中央集权,生产力。
顾危单手敲了敲桌案:“你简要解释一下。”
谢菱将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等制度简要叙述了一下。
看着徐行之等人震惊的眼神,谢菱感叹,架空朝代就是舒服啊。
华夏文明五千年不是白吹的,随便讲一个制度出来,就将这群古人唬得一愣一愣的。
他们甚至拿出了纸笔,谢菱边说,他们边记,不肯放过一个字。
不过天才在哪都是天才。
徐行之和风间青璃立刻就发现了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的弊端。
徐行之拱了拱手:“谢主薄这个方案确实不错,但是权力过于集中,容易导致腐败不公,部门太多,政务效率会低下。最后三省之间政务重叠,难以有效的分配和管理资源.......但不得不说,这个方案已经趋近完美,我暂时也想不出更好的。”
风间青璃撑着下巴,“科举制也有一定的缺陷,考试内容太过僵化,会束缚学子思想,并且舞弊行贿现象肯定会严重。但是,确实也找不到比科举更公平的选拔人才制度了。总比现在的好。”
谢菱点头,“你们说的没错,是这样,所以我也只是简要说一下。我们现在的目的,我觉得是三个字,得民心。
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北江的百姓早就厌恶了北江朝廷,只要我们拿出好看的政绩,诱人的条件,用乡下包围县城州府的办法,获得百姓的支持,待揭竿而起那日。定能势如破竹,直捣黄龙。”
顾危闻言亮起眼睛,“那你说待如何获取百姓支持?”
谢菱勾唇,手中的毛笔在白纸上画出一个方形图案。
“造学堂。广收寒门子弟,束修少收甚至不收,培养人才。”
“建城池。思南疆域辽阔,扩大思南的县城面积,将思南打造成人人向往的桃源乡。”
“广征兵,广收流民。扩大人口基数,提高实力。”
顾危等人愣愣的看着谢菱,眼里满是震撼。
谢菱继续道:“这些所有的第一步,需得保证每个来思南的人都不愁温饱。至于怎么不愁温饱,那就得靠土地粮食,我之前偶然获得了许多种高产植物,十分好养活,等这批秋收过去,将土地养好,便可大面积种植。等这个问题解了,就可以开展下一个阶段了。”
顾危知道谢菱说的高产作物是土豆玉米红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