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的任免从程序上来看,就几个步骤,但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每个步骤都非常复杂,牵扯到方方面面。
根据2019年3月3日起施行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总结起来就五步骤:
1.分析研判和动议
2.民主推荐
3.考察
4.讨论决定
5.公示后任职
看似简单公正公开,实际上还有各方逐力!
在分析研判和动议前,一般还有个酝酿的过程。书记会研究手下的将帅和岗位,有空缺好办,补位就行,没空缺怎么办?空缺也可以创造的,该正常调整的就正常调整,该退居二线的就退下来,一来二去的,空位置就有了。
接着就是组织部的工作了,组织部会有一个详细的名单,记录着每个人正担任的岗位,学历,年龄,性别,履历等详细个人信息。当有空缺岗位出现的时候,就从这些人当中进行筛选。匹配合适的人后,正常流程是先过部委会,再过常委会。
但实际操作过程中,主要领导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比如在征求意见的过程中,某某并不在推荐名单里面。但是被其中一个主要领导推荐了,那么他就很有可能进名单。
假如被书记直接点名,那接下来可能就是走个程序的事情了,什么评价之类的就不是很重要了。
如果是非常重要的岗位,各方还得平衡一下。
比如某个重要的岗位,书记在会前一般都会跟政府一把手和专职副书记沟通。对于书记推荐的人选,如果这两位齐心协力大力反对,那么一般书记也会让步。
当然,正常情况下,书记大力支持的人选,政府一把手和专职副书记不会硬抗,也会妥协和让步。
接下来就是考察
其实考察很重要,很多人不以为然,最后可能成为自己的“滑铁卢”。体制内有三句话“凡提必审,凡转比审,凡调必审”,在这个过程中,最怕人事档案出问题。
举几个真实的案例
今年行政编有个5%的缩编,加上机构改革,大环境趋紧。今年有很多正科级干部在提拔副处或者调研员的时候,被冻结。原因大家可能想破脑袋都想不出来。比如以前委培的学历,结业的学历,聘干的人员,组织部说干部身份存疑,一句话就冻结。
还有一些人员,当年学历有问题,不仅提拔没门,甚至极个别被一撸到底。我今年就亲眼看到一个正科级干部最后变成事业单位工勤编。
只能说这么多了,话多必失!至于其他程序,按文件要求,该怎么走就这么走。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毕业季,无数毕业生涌向了就业市场,他们年轻,有朝气、有活力,是社会的新生力量。他们的加入必将给已经内卷的就业市场带来更猛烈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