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小说>开局一个师,陛下我反了!> 第13章 马政乃时务之重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章 马政乃时务之重(2 / 2)

由于紫花苜蓿可以通过根瘤菌固氮,故对氮肥要求不高,可少施或不施;磷肥能促进紫花苜蓿根系的发育和生长,获得高产;钾肥能促进植株活力和健康,增强抗性,防倒伏。有机肥最好在播种前作为基肥施入,每亩2000——3000 kg。

刘瑞的库存中就正好有着化工厂生产出来堆积成山的各式肥料,故而农户们都欢欢喜喜的拖着装有肥料袋子与苜蓿种子的板车往家中而去。

刘瑞一向不相信所谓的四大养马地的说法,养马难道不是靠良种、优质牧草、完善管理与大规模杂交介入才能弄好的吗?为什么一提到马匹,就大言不惭的说什么“中原养不出好马”,“南方是好马的绝缘地”之类的话语。

他坚信,即便是在江淮之地上,仍然能培养出优良的马种,因为眼前就有两个活生生的例子,一个是淮北地区,一个是明治之后的日本地区。

淮北地区自古出精兵,而淮西军得以崛起离不开这里长久以来使用马匹、骡子的基础。

从唐宋时期开始,淮北之地就大规模蓄养马匹,到了明朝初年,朱元璋在北伐结束后,于洪武六年制定了六府二州养马之法,在滁州、凤阳、庐州、和州四府之地设立牧监,管理马群。到宣德年间,各州府的养马户达到了约72万丁,按照五丁养一马的比例计算,马匹员额业已超过14万匹。在南京太仆寺的辖区内,到弘治初年有约4万匹种马。

即便在万历年间马政废除之后,淮北地区仍然长期保留了大量骡马,而这也是支撑前世清末时期捻军不断突出清军层层包围,向西游动到陕西,向东扰乱山东的强大机动能力。而直到现在,淮北地区仍有区域在使用马耕,而非普遍的牛耕或人力犁田。后世赫赫有名的“毛坦厂”就是养马场。这次买来的母马也有不少就是来自于淮北。(东北的开荒过程中也离不开马匹)

至于日本,在万历年间的援朝之役中,其马匹的矮小、耐用力的低下就暴露无遗,时人就戏称日本赤备骑兵为“猴子骑狗”。

而在几十年前的甲午之战中,大量日本民用马被军队征发,肩高在一米四以下,无法胜任繁重的运输工作,大量马匹劳累致死,日本马的低劣性质暴露无遗。

大夏此时虽然军队建设一盘散沙,马政建设也基本荒废,但凭借庞大的马匹基数以及西域流传过来的较为优良的中亚、西亚马种,在军马方面反而压了日本一头。

为此在甲午战事的记载中,经常能看见夏军小股骑兵侦察队冲击日军的记载,在九连城前线,双方都摒弃了铁路等现代交通运输手段,当然也是因为那里根本就没有这些。在传统的畜力运输中,夏军的补给与火力较日军更为优势,最终才实现了将日军拒敌于国门之外。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