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在战略上要蔑视这些纸老虎,但在战术上,不管是前敌军委会还是在前线作战的飞虎军各师指挥官,都认为只要有一丝的可能,加强江防的重要性就迫在眉睫。
如果说长江下游哪个地方最适合建立要塞,非江阴莫属。
自从英夷入侵以来,朝廷在江阴地区便开始驻扎岸炮阵地,修筑要塞,逐渐形成了可以和虎门炮台,大沽口炮台并列的江阴炮台要塞。
经过30余年不间断的建设,江阴炮台在鼎盛时期达到拥有各式火炮上百门,
主要配属自造305毫米岸炮四门,仿英阿姆斯特朗203毫米舰炮八门,德克虏伯150毫米舰炮八门。
毫不夸张的说,这相当于把一艘前无畏战列舰的火力直接扣在了江阴炮台上,
即使这些舰炮的技战术水平仍然停留在1910年代而未升级,同时备弹日益稀少,
邓元昌也不敢做出将舰队送到岸炮射程下对轰这等操作。
但许家在战后接手了江南舰队以及长江岸防后,很长时间江阴炮台都未添一兵一卒,未增一炮一弹。
陆陆续续拆掉了不少配套的小炮用来充实陆军,就连用来驱动305毫米炮台旋转的电动机都坏了一半,
迫使炮台将原先200毫米厚的半开放式炮盾削弱到50毫米的火炮围栏,大大降低了其自身的防御能力。
同时对于新时代空中威胁的兴起,炮台本身也没有做出足够的准备,
只是在周围的高地上增加了几挺聊胜于无的7.7毫米防空机枪,
这种射高不超过1500米,毁伤能力极度拉跨的防空武器,实际作战效能约等于零。
直到两年前才安装了四座四联装40毫米砰砰炮,还是不带一米测距仪,指挥观测全靠人肉的白板,好歹有了一点防空。
当苏北苏中地区全都扫平后,在无锡战役结束后,第二军的三个师陆陆续续开到了江阴,准备占领炮台。
不过江阴炮台还是比较忠诚的,他们操纵着巨大的305毫米火炮,在15公里上对第105师的行军队列发射了为数不多的高爆弹。
火炮发出震耳欲聋的炮声,从炮口中喷涌出大量的火光与浓烟,巨大的后座力让炮台周围的士兵都感觉从头到脚发生了一次震颤。
这是305毫米重炮安放到阵地后的第一次开火,之前为了不损伤炮管寿命,全都是在炮膛内使用次口径弹药进行训练。
305毫米高爆弹的威力丝毫不逊色于500公斤炸弹,
炮弹落在了师部的侦察连附近,装填的高能炸药所产生的气浪直接掀起了两辆侦察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