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见仁怀熹一时陷入回忆之中,王春峰心中纵然有千万分的疑惑,却也并未再主动出声干扰对方,而是静坐厅中,浅品香茗,坐等对方下文。
过了一会儿,对方才缓缓摇头,轻叹一声道“哎~此事说来,也是因我周国皇帝陛下与众位臣工过于谨慎,才致使我大军错失良机,导致如今这万劫不复的境地。
当初,在下率领部队与海滨国军队初战之始,便觉的海滨国部队也并未如同传闻中那般骁勇善战,无可匹敌,反而是有些士气低落,萎靡不振。数战之后,在下对此更是确信无疑,原本在下还以为名震天下的镇海王也不过如此。只不过当后续细作传回消息,声称海滨国军队的实际统帅是薛镇满,而王爷却是并未亲临前线后,在下才总算明白海滨国部队为何如此不堪一击。
其后,在下又通过北洲密探得知,王爷你同样不在北洲境内,而是领兵出海去了。在下深知此良机千载难逢,稍纵即逝。便立刻飞鸽传书于皇帝陛下,请求调动所有前线之兵,大举进攻海滨国防线,暂且放弃进攻车国事宜,而是选择一举歼灭海滨国军队,进而顺势拿下西城巷,然后再联合我国镇西关之兵和边缘国内残存的北国之兵,一举收复北洲,从此大事可期矣。
然而,王爷威名赫赫,奇谋巧计更是名扬四海,陛下与朝中群臣商议后,却是一致认为此乃王爷设下的诱敌之计,意在诱使我军倾巢而出,从而一举歼之。更何况我国皇帝陛下定下的主要战略目标乃是先图车国,再抗海滨。因此,皇帝给在下的回信中也表明了朝廷的立场。大军当以攻占车国为主要战略目标,对海滨国军队只需暂时压制,让其无法驰援车国即可,同时也免得落入王爷埋伏之中。在下虽晓错失良机,却也不敢贸然行事,毕竟王爷之谋有时候实在出人意料,在下也不敢百分百确认掌握的情报就一定是对的,再加上在下身为臣子,皇命难违,故而未能及时率众出击。如今来看,若当初皇帝陛下采纳了在下的建议,想来此时的车国已入我手,就连收复北洲亦指日可待。哎~可惜,可叹呐”!
王春峰听后,却是依然心存疑虑,继续问道“仁兄你何以如此自信呢?即便我军在车国境内的部队全部溃败,可北洲仍有我军百万雄师驻守,西城巷更是驻扎着精兵五十万,你又怎能确信,必定能够攻而克之呢”?
对方此时倒也坦诚的很,依然摇头叹气道“王爷你恐怕到现在还没有彻底搞明白海滨国部队当初的具体情况。因为当时王爷你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那就是轻易任用薛镇满为前线统帅。毫不夸张的说,王爷此举对于当时的战局和海滨国部队来说,简直就是灾难,甚至能够影响到战役全局的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