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三郎、四郎,二人现在不足五岁,还是懵懂的年纪。若是以三岁看老而论,顺姬所出的三郎却是和大哥一个性子,而黑月所出的四郎和二哥又很像……这样的搭配倒也让黑月心里有所平衡。但论年纪,给三郎、四郎定性还为时过早。
但若说起二郎姜世民,则让顺姬极其骄傲和自豪。总的来说,目前此子表现出来的性格特点和喜好极其地符合一个……待人接物自是不用说,在大唐国里见了任何人都能热情地唤上一个准确的称呼。当然了,称惧留孙为爷爷,称其师弟申公豹为伯伯倒也不怪孩子的判断,姜林对这二人的称呼本就是差了辈的。大唐国里但凡认识姜世民的长辈,对此子无不是伸大拇指赞叹。
再说学业一道,倒是很符合“外甥随舅”这一俗语,当然了,随的是其大舅。在兵法、军略一道,小小年纪竟然很有自己的一番见解,几次与杨戬、王郊探讨竟然落不了多少下风。其舅父不忍浪费自己外甥这么好的天赋,所以偷摸着……
这事姜林当然知道,但也确实无法以违纪来处理自己的小舅子和儿子。自己未来的继承人,自是要在治国理政、军事谋略等方面都要有所涉猎才行。大朗已经是个书呆子,二郎再打击掉积极性……所以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年少的姜世民自是以为自己和舅父的一番行径隐瞒得很好,所以心中有了一些问题,自是不敢问自己的父亲。那样的话,便是连舅父都一起出卖了。
但最近这一个月的时间,往日聚少离多的父子二人因着去朝歌城给外公奔丧的缘故一直生活在一起,让平日对父亲还有些惧怕的少年渐渐地和父亲不再那么陌生,亦感受到了父亲温柔的一面。今日话赶话赶到这里,这才敢将这个问题问出口。现在再听到父亲满口答应为自己解惑,兴奋劲别提多足了。
“我先问你个问题,你为何不提说晋阳城?”姜林先将了儿子一军。
“父亲,晋阳城位于华族和鬼方的交界之处。因着距离鬼方人太近,又远离王畿之地,若不是你当年带着黑舅父他们立志在此立城,又会有多少华族人愿意无故迁往这个地方?此地距离我华族繁衍生息几千年的核心区域太远,若是想依靠此地控制整个华族,恐怕有些难。而父亲立志建立一个以咱们华族人为主体的大一统的国家,这立都之地自是要位于华族人的核心区域才好。而晋阳城显然不符合这一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