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不是最合适的人选。”姜林不等姜尚说完,厉声打断了姜尚的话。
“还有谁比老夫更合适?”姜尚愣了愣,忙问道。
“姬旦!”姜林的嘴里迸出了一个人名来。
“为何是旦公子?”姜尚有些狐疑。
“我听说,大半年前,你已经不再负责周国的国政,是姬旦接替了你的位子。既然是他主理周国国政,那此番战事的始作俑者非他莫属。我自是要好好问问他,他为何要肆意发动这场对我大唐国的侵略?”姜林的手指轻弹着桌面,如同聊普通家常一般地对姜尚说道。
“姜首领错了。”姜尚听完姜林的话,斩钉截铁地说道。
“我错了?错在哪里?”姜林歪着脑袋朝姜尚问道。
“这场战事的提议者,并不是旦公子。”姜尚幽幽地答道。
“那是谁?”姜林很符合逻辑地问道。
“是先侯姬发之子,姬诵。”姜尚终于道出了正确答案来。
“他?竟然是他?一个十来岁的小孩在你周国国府内竟然有如此大的话语权?”姜林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没办法。先侯十年前便因某些你知道的缘故身染沉疴,这十年里又多次犯病,早就无法正常理政。前些年诵儿还小,自有其母参与朝政。这几年随着诵儿年长,周国国府上下有心早些培养侯爷这唯一的继承人,所以允其参与国政。几年锻炼下来,诵儿着实成长了不少。此番战事,便是诵儿听到商王受崩逝的消息后提出来的。当时诵儿的一番言辞,有理有据,便是老头子我都无法反驳。所以……”姜尚想着当日外孙姬诵的那番表现,语气颇有些欣慰。
“所以我大唐国就成了倒霉蛋?对吧?”姜林冷哼了一声。
“呃……话不能这么讲。东进灭商乃是周国两任先侯的夙愿,亦是我周国拯救天下苍生之重任所在。这可是在三十年多年前,你尚在襁褓里时就定下来的国策。以前这安邑城属于虞国,而虞国心向周国,不但对周国东进毫无威胁,而且还是周国最大之助力。而现在,你大唐国用着一种我也不知道是好还是不好的手段,将故虞国之地占……纳入大唐国。而你,既是商国先王之婿,又强硬的不肯向周国俯首称臣,自然便成了周国东进时侧翼最大的威胁。商王崩逝,三年不得发动灭商之战,只好先解决你这个侧翼的威胁。”姜尚将当日周国朝堂上的一番逻辑对姜林言讲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