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靠一个铅,肯定行不通。
但如果只把它当作内衬呢?
反应过程需要用到的是铅的稳定性,只要能做容器就行了,这种情况下,完全可以将其打造以铅为芯,外侧则用强度高的物质塑形。
比如……钢铁!
钢铁夹铅心,就可以同时做到坚硬、稳定了。
不过,钢铁对于任何城市来说都是稀缺物资,因此林恩稍微做了个本土化的置换,改成了木质外壳。
木头作为主体框架,内部则衬上铅室。
而且这么做有一个好处。
之前受限于陶罐的笨重以及玻璃的不耐压易碎,反应容器往往都没法做得太大。
这就导致,万一真要规模化生产,那场景大概率是几百号工人,各自抓着一个玻璃反应容器,不停地捯饬。
但铅室却能够解决这一个问题。
借助木质外壳,他们可以制作出更多、更大的铅室,从而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
理论上,一个铅室就可以达到十几立方米,甚至由于木头和铅室都没有材料本身的限制,暴力一点的话,扩张到数百上千立方米也不成问题。
当然,目前林恩肯定还是以求稳为主。
因此小小地挑战一个十立方米就行。
而这一想法直接让霍尔激动到差点蹦起来。
木头+铅室……这简直是完美的组合!
他突然意识到,尽管自己好像已经窥见了化学之门里的一丝真想,但距离林恩却仍有很大的差距。
说的直白一点,霍尔就像是带着镣铐跳舞,他所言所思所行,都过于迂腐与陈旧了。
但林恩却天马行空,思维仿佛不受束一般,总能化腐朽为神奇!
比如铅。
霍尔刚才也短暂地想过铅,但由于铅强度低,直接就放弃了,转而去寻求同时满足“强度高”“稳定”的新容器。
而林恩的做法却是——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
强度不够,那就想办法提升强度!
这一刻,霍尔隐隐约约有种明悟的感觉……或许这种思维方式,才是他与林恩之间那真正难以逾越的巨大鸿沟!
……
下午时分,铁匠、木匠们合力协作打造的木壳铅室就完成了。
而林恩也在这段时间里,把铅室法制硫酸的化学过程给霍尔讲解了个清清楚楚。
当然,教授对象也包括负责这一炼制的学徒们。
工艺倒是不复杂,有基本的化学知识就能想明白了。
而且操作无脑到了极点。
就是直接在铅室内加入硫磺和硝石,然后倒入一点淡水、加热,这就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