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可不是嘛,见不得有人累着,有人有难事,他就看不过眼,总想去帮一把,这是人家说的圣女心泛滥,胡子眉毛一把抓,结果自己累,不说,干不好还遭人白眼的。
流星换了一身干净衣服,拿上准考证,同流月一起出发了,这有多少年了,兄弟两个没有一起出去了,想想有三年了吧,自从老爹去世后,二哥就一个劲的在外面跑,不知道干啥,三年前一个晚上拿了好多,角钢,螺母,螺帽……说是要加工零件,不知道东东,就这样隔三差五,就有一大堆,起初还去看看,搭把手,时间长了,学业紧张也就没有看的那个心了,三年了机械厂干了活,回来还在干,不时还出去,别人说他是一个逛散,可是三年时间房子盖起来了,院子里面铺好了,别人说没有3千块钱弄不下来,听人说机械厂工资就是18块钱,哪里弄8千,有人说是借的,有人说是自己挣的……,不知道,这年头谁还没有一点秘密,要不革委会人,是轻易能逃过去呀。
就这样兄弟两个有一塔,没一塔的走着,估摸着也就几十分钟时间,就到了大王公社。
大王公社是一个新兴的集镇,位于距离渭河边不到五公里,沿着315国道而建,是一个狭长集市,东西长约3公里,南北宽约2公里。六年前硬是把一个杂草丛生,黄沙满地的荒地,变成现在人头攒动,熙熙攘攘,一个大集。农历双日就有一次集市,每逢初二,初四,初六……双日的时间,就能有几万人的大市场。
说也奇怪,早上不到六点,就有人开始逛集,不到中午12点,大集就开始散去,当地人打趣说这是“露水集”,赶早不赶晚,人多时,整个集市水泄不通,中午一过集市门可罗雀,打趣道:集散了,找一口热水也不容易。
随着大王公社革委会进驻,大王地段医院,粮站,大王高级中学,大王供销社,收购站,兽医站等驻扎,大王镇的集市开始热闹起来,6年前是偷偷的逛集,需要的社员,通过大队委员会开具的证明,再去生产小队请假,才能去逛集,而且还不能带东西太多,东西太多了,革委会的基干民兵就会认为你在搞投机倒把,是要没收的,所以开始逛集,大家都提个篮子,上面盖一块碎花布,或者有的人直接把做饭时的围腰盖上,好看,也为了检查方便,这就成了逛集的标配,至于篮子东西都心照不宣,有的是十几个鸡蛋,有的是几十根麻花,胆子大的偷偷的蒸几个豆包,还有的自家自留地里长的绿菜,豆角,白菜等常见的蔬菜。慢慢随着市场放开,胆子大就开始背一个背篓,拉个架子车,里面东西也在改变,从小量的东西,到现在都可以用架子车拉东西进行买卖了,开始那些逛集去的人,大多是老人小孩,或者有病的人,正常的青壮年人很少让去的,有时看见了,就称他们“逛山”,那个是不叫人待见的。随着市场的放开,包产到户开始逛集的人杂了起来,买卖做的风生水起,现在的规模和种类多了,基本上吃的,用的都可以在集市买到,特别是小吃食受人喜欢,花钱不多,解馋,5分钱的素面,8分钱的大肉臊子面,1毛钱的面皮,豆花,醪糟,镜糕……开始市场上出现了,都是小心翼翼,买的人不问出处,卖的人也不多说什么,吃就行了,就有一个不好的事情,各种小吃起初是要粮票的,没有粮票没有人给你卖的,慢慢地干个体的多了,私底下偷偷的商量,没有粮票,给点钱也行,约定俗成的大约一斤粮票在1-2块不等,现在集市起来了,有收市场管理费的,根据场地大小,买卖东西收2-5毛不等,也很少有为交管理费争执的,都知道这个市场不容易,收钱的人理所当然,交钱的人也交的心安理得。需要交易比较多的商品,就要有大队部的介绍信,你拿着介绍信买卖东西是受保护的,为公家干事情光荣。像瓜果季节,西瓜,苹果,桃子,香瓜,还有集体种的各种蔬菜,大车拉,甚至大马车,拖拉机都可以申请场地买卖的,这就出现了,都在默默的买卖东西,大车那里不一样了,大声逗售,所以也是卖的很好,一车货1个 小时就卖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