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手榴弹的爆炸,这些蒙古人几乎全部都倒在了地上,周围的明军一拥而上,将这些蒙古人全部杀死,然后后退,等待这下一拨蒙古人爬上来。
这也是朱祁钰偷偷交给李全的,按照皇帝的说法就是,这个叫做弹性防御。
虽然李全听不懂什么叫做弹性,但是听完皇帝的解释,李全就全都明白了。
这不就是诱敌深入,围而歼之吗?
北关防守,本就是依仗坚城,诱敌深入就是放一部分蒙古人登城,然后集中优势兵力,用最大的力量去打击敌人,歼灭他们,接着放下一波蒙古人上城。
其实这种弹性防御的规律总结要等到五百年后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当时德军的第三集团军参谋长弗里茨.罗森贝格首先大规模使用了这种战术,并且成功吃掉了法军的三个师,夺回了被法军占领的阵地。
当然,真正让弗里茨.罗森贝格大放异彩第二天爆发的索姆河战役,在这场战役中,临时接手第二集团军参谋长的罗森贝格在施瓦本堡垒彻底抵挡住了英法联军的进攻,若不是英国人在战争中投入了刚刚研发的坦克,给德军士兵造成了极大的震撼,不得不主动放弃了防御阵地,协约国能否取得索姆河战役的胜利还不知道呢。
而且这种作战方法到了二战一样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苏联初期被德国占领了那么多地方,也和这种想法有关,就连远在万里之外的华夏,薛岳都在长沙保卫战中使用了类似的战法,将之命名为天炉战法,由此而一战成名。
这次在北关使用,也是因为北关乃是蒙古人必攻之地,所以才有施展的余地,否则敌人可以绕开此地,再高明的战术没了敌人也没用。
不过李全也没有敢全都推广开来,只是允许其中一两处垛口可以使用这种战术,一来是因为这是第一次使用,李全不敢确定效果如何,二来也是这种战术用多了,也先免不了可以看出来,敌人知道了,自然就可以有破解之法了。
所以,只有一两处垛口在使用这种战术,其他地方还是和以前一样,拼死抵抗着敌人的进攻,誓要将所有蒙古人全都消灭在城外。
蒙古人被击退之后,伯都王再次派了一队人马杀了上来,不过还是老样子,很快被明军击退,毕竟今天负责守城的是显武营这种大明精锐,最是擅长防御,如今又是占据地利,伯都王想要攻破北关没那么容易。
三番两次之后,伯都王也是发现了城上的猫腻。
他派人攻城,总有一两个垛口会迅速攻下,但是却总是站不住脚,很快又被明军给赶了下来,上城的那群人也基本上都会死在城上,这明显是明军的守城策略,继续这样的话可不行。
伯都王看了看北关,又看了看两侧的山脉,沉吟了一下,扭头对着亲卫问道:“伯颜打造的云梯还有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