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半晌过后,见到依旧无人说话,李世民的脸色变得有些微微不悦起来。
这时候,文官队伍中,排在第三的长孙无忌见到李世民的表情。
非常庆幸自己的妹子长孙皇后,劝诫他婉拒了尚书右仆射一职。
不然这个时候就该是他头疼了。
想到这里,他不自觉的转头看向一旁的杜如晦。
只见以往筹谋划策,运筹帷幄的杜如晦,脸色也微微有些不太好看。
在看了一眼低着脑袋的侯君集道,心里也忍不住暗暗骂了声娘。
“人家蜀王李恪在草原上干的是风风火火,没有调动关中的任何一个府兵不说,任何一粒粮食,接连拿下草原两城,俘虏一万草原降兵,虽然最后差一点就被拉去当了留学生,但好歹也算是有惊无险。”
“也不知道你怎么想的,就说他有挑起两国大战的风险。”
“好了,现在人家回来了,可以当面对质了。”
“你又一声不吭,这是几个意思?”
只是,没有办法,侯君集不说话,自己身为百官之首,总不能一直晾着陛下。
想到这里,他清了清嗓子,正准备开口。
不过,这个时候李世民开口了,更是直接点名了侯君集,“君集,说说你的看法吧。”
侯君集闻言,身形微微一颤,抬头望向李世民,脸上带着几分无奈和苦涩。
他心中清楚,自己之前参奏李恪,无非是见李恪在草原屡立战功,他虽然在玄武门之变的时候,立下了从龙之功。
但是他与其他人相比,跟着李世民的时间,还是相对较晚。
立下的战功,也相对较少。
眼见李恪在边疆立下赫赫战功,他心中难免感到焦虑。
想着一个稚气未脱的少年,都能在草原上立下如此赫赫战功。
自己作为一名久经沙场的将领,若是到了草原之上,遇到那些突厥人,岂不是如同砍瓜切菜一般,手到擒来。
他这才借机参了李恪一本,想着让李世民召回李恪,让他顶着李恪的位置,前往草原去建功立业,再立新功。
但现在,面对李世民直接的点名和询问,他只能硬着头皮,实话实说。
他深吸了一口气,缓缓说道:“陛下,臣以为,蜀王李恪此次出征草原,虽然收复了汉之失地,有开疆扩土的功劳,但确实也存在着极大的风险。他私自出兵,未经朝廷允许,这在法度上,实乃大忌。”
尽管还是老生常谈的一套说辞,但有句话说的好,有时候最简单的道理,才是最容易说服别人的话。
所以,对于那些比较保守的大臣来说,侯君集的话确实具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