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域的神话时代结束,巨人消失后,那些存在于神话中的其他似人似神的生灵们也消失了,历史进入了可以推测和考察的年代。在西域这块土地上,有了正常意义上的人,他们放牧、农耕,或者以贩卖本地土特产为生。而西域的土特产,最先往外贩卖的,恐怕就是和田玉了。贩卖和田玉这条路,名叫玉石之路,是早于丝绸之路开辟的道路,玉门关的名称就来源于玉石之路。
虽然“丝绸之路”举世皆知,而对玉石之路则知之甚少,但毫无疑问,玉石之路是存在的,而且路上还有过西王母的影子。这世上不仅有西王母和周穆王相会的传说,还有说她向黄帝敬献白环(一种玉石制作的名叫之休符的符篆),舜帝时候又去敬献过一次。黄帝是公元前27世纪的人物,周穆王是公元前10世纪左右的人物,西王母一生见到了他俩,说明她至少活了1700岁。所以传说就是传说,但通过献白环的事情可以了解到,在黄帝时期,新疆玉石就曾流向中原。
黄帝的妻子名叫嫘祖,正是她发明了蚕桑养殖技术和纺织技术,从此有了丝绸。那时候刚有了丝绸,恐怕还没有形成贩卖的规模,更不用说开通草原丝绸之路了,所以玉石之路显然比丝绸之路更早。
不过西王母献玉的故事的确是后人附会的,它最早出现于南北朝时期,不但迟于《山海经》,也迟于周穆王和西王母见面故事的产生时代。这个故事无形中拉长了西王母的寿命,实在太荒唐,最多在一个时间段朝贡过嘛。不过,西域和田玉却因为不知道的原因,的确被中原人知道了,那之后,古代帝王就爱上它了,一开始是御用,后来流传到了王公将相府邸,一直到后来普及到其他有钱人手中。
帝王喜欢和田玉的故事,在战国时期成书的《管子》中就有详细记载。既然和田玉能传入中原,就必然有一条固定,但西域到中原一路艰难险阻,每运送一批玉石就相当于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
玉石的原产地位于昆仑山北麓的于阗和叶城附近,而《管子》把西域传来的玉叫作“禺氏之玉”,也就是说禺氏人的玉。古代月和禺是同音的,所以禺氏人也能翻译成“月氏人”。这些月氏人当时居住在河西走廊一带,那时候中原的人们不知道和田玉原产地是喀什玉龙河,因为看到是月氏人卖的,就以为是他们那里生产的了,所以叫禺氏玉了。后来秦朝李斯的《谏逐客书》里,称其为“昆山之玉”,说明秦朝的时候人们已经知道和田玉的原产地是昆仑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