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恢复了。
学校的纪律变得严格,老师们散着的心又拼接到一起,认真的学生投入知识的海洋,混日子的学生苦不堪言。
各大书店门口人挤人,印刷厂的机器都冒烟了,工人都累趴下了,但参考书还是供不应求。
一时间洛阳纸贵。
各家各户全家老少齐上阵,不分昼夜在书店门口大排长龙。
买到书的废寝忘食的复习,买不到书的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多少人等待着盼望着参加高考,改变命运,一飞冲天。
尚在读小学的陈安和顾多多,比他们更先吃到了恢复高考的红利——买卖作业本。
由于振华小学的课业加重,作业越来越多,不爱学习手里又有钱的干部子弟、大院子弟,索性花个一两毛钱抄抄尖子生的作业本。
陈安只卖作业本,顾多多的业务比陈安广阔,还帮别人代写作业,一次一毛。
这个稳赚不赔的副业,俩人一路从五年级干到了初一。
……
1978年年底,一大批知青回到了四九城。
已经结婚生子的陈斯年不符合回城政策,按照规定,只能留在北大荒。
徐佩兰愁的要死,眼泪都掉了两回。
管院李大妈的小儿子是在贵州插队的知青,在当地和另一个知青结了婚,按理说也是回不来的。
但他俩想了个法子——假离婚。
这不,二人双双回了四九城,又复了婚。
李大妈儿子是和知青结的婚,俩人都想回来,又没有孩子绊住脚,离婚复婚都很顺利。
陈斯年却是嫁给了当地人的一户农家,就算她能舍得两个孩子,想来那姓徐的农户也不肯轻易放她走的。
徐佩兰想来想去给陈斯年寄了封信,还一咬牙汇了三百块钱过去,想让陈斯年把这钱拿给徐家,换个自由身回来。
刚刚放开回城政策的这段时间,一切都是混乱的毫无章法的。
渴望回到故乡的知青无所不用其极。
早先就有不少人用吞墨水、吃火柴、服用麻黄素、砍脚指头等损害自己身体的极端方式返城。
现在更是不顾一切彻底吹响回城的号角。
徐佩兰不知道陈斯年舍不舍得扔下两个孩子,但她心疼自己的小姑子,把钱汇过去让她自己做选择。
这封信十月份就发出去了,一直到元旦,徐佩兰都没收到陈斯年的回信。
这天,徐佩兰下了班,挎着小包袱回了杏花胡同。
大院门口,等候多时的李大妈看见了徐佩兰,立即向她招手,“佩兰,有个知青在咱们院儿等你,说是你妹妹。”
徐佩兰一愣,
知青?妹妹?
难道是陈斯年?
她很快反应过来,加快速度,三两步进了院。
徐佩兰进去大门一看,就瞧见一个头发利落,穿着朴素的女子被大院众人围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