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问风雨之邪伤人的情况是怎样的呢?
岐伯说:风雨伤人先侵入皮肤。皮肤被视为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它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承担着抵御外邪入侵的重任。风雨等自然因素,若过于强烈或人体正气不足,便有可能成为“外邪”,首先侵袭皮肤,导致腠理不固,卫气失守。
接下来,“由皮肤传入孙脉”这一过程,则体现了中医对经络系统的独特认识。孙脉,即细小络脉,是经络系统中较为细微的部分,它们遍布全身,与皮肤紧密相连。当外邪突破皮肤防线后,会进一步沿着孙脉深入,影响气血运行。
“孙脉满则传入络脉”,这里的“满”可以理解为邪气在孙脉中积聚到一定程度,进而向更深层次的经络系统——络脉扩散。络脉相较于孙脉更为复杂,它们交织成网,遍布脏腑组织之间,是气血运行和营养物质交换的重要通道。一旦络脉受邪,不仅会影响局部的气血流通,还可能对脏腑功能造成间接影响。
最后,“络脉满则注入大经脉”,大经脉即十二正经及奇经八脉等主要经络,它们在人体内起着主导作用,维系着全身的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的协调。当邪气在络脉中进一步积聚,达到一定程度时,便会通过经络系统的内在联系,最终影响到大经脉,此时病情往往已经较为深重,治疗难度也会相应增加。
“血气与邪气并聚于分肉凑里之间”这一复杂而微妙的生理病理现象时,我们首先需要理解其背后的逻辑与机制。这里所说的“血气”,乃人体之根本,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它滋养着全身,维持着机体的生理功能;而“邪气”,则是外界或体内产生的对机体有害的因素,如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或是痰饮、瘀血等病理产物。
当血气运行不畅,与邪气相互纠结,滞留于肌肉腠理之间时,便形成了中医所谓的“实症”。这种实证状态,在脉象上常表现为坚实而有力,反映出体内正气尚足,与邪气相争的态势。正如您所言,“其脉象必定坚实而大”,这正是正气抗邪、气血充盛于局部的体现。
至于“表面坚实,充满肌肤不能触按,触按则痛”,这是实症在体表的一种直观表现。由于血气与邪气交争,导致局部气血壅滞,形成了一种类似于“肿胀”的状态,使得皮肤表面看似坚实紧绷,实则内部充满了紧张与压力。此时,若以外力触按,势必会加重局部气血的瘀滞与冲突,从而引发疼痛。
黄帝问寒湿之邪伤人的情况是怎样的呢?
岐伯说:寒湿之邪气伤人,会使皮肤失去收缩功能”这一观点,我们可以从中医的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理论体系中寻找答案。
首先,让我们来理解一下“寒湿之邪气”是什么。在中医理论中,湿邪是自然界中水湿之气太过,或人体脏腑功能失调,导致水湿停聚体内所产生的病理因素。而寒邪,则是自然界中寒冷之气太过,或人体感受寒冷之气所引发的致病因素。当寒湿二邪相合,其致病特点更为复杂多变,既有湿邪的黏滞重浊,又有寒邪的凝滞收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