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神奇的中华“柏群之冠”——仓颉手植柏
古树档案:文化祖庭仓颉庙,位于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城东北35公里处的史官镇。庙内古柏成群,与桥山的黄帝陵古柏群以及山东曲阜孔庙古柏群并称为中国三大古庙古柏群。
仓颉庙古柏群千年以上的古树48株,全部列为“特级”保护名木,属古树保护范围的70余株,其中5000年以上者1株,4000年以上者3株,3000年以上者14株,被誉为“柏群之首”。这些古柏是仓颉庙景区最有价值的文化遗存和历史见证。而在其中,若数最具传奇色彩的,非那棵享誉“柏群之冠”的仓颉手植柏莫属。
仓颉手植柏
仓颉手植柏,树龄5000余年,树高逾16米、腰围7.8米、根围9.9米,树纹像奔腾的河流,至今枝繁叶茂,郁郁葱葱。
据全国绿化委员会古树名木资源普查结果:全国普查范围内的古树名木共计508.19万株,其中5000年以上的古树有5株,均在陕西省,其中排在序列第一的即仓颉手植柏,生长在仓颉墓的东北侧。
仓颉,原复姓侯刚,名颉,上古轩辕黄帝时期人,生于白水县阳武村,天年后葬于利乡亭(今史官村北)。因为仓颉是历朝历代史官的鼻祖,因此他长眠之地的村子便叫史官村,当地群众称他为“仓圣爷”。民间传说,仓颉仰观奎星圜曲之势,俯察鸟兽蹄行之迹,首创文字。上苍为慰劳仓颉造字之功而“天雨粟,鬼夜哭”。仓颉在头枕黄龙山、足蹬洛河水、两溪旁拥、二龙戏珠之地种下了这棵树,确定为天年之后的归宿地。这棵树后来被人们称为仓颉手植柏,也被专家学者誉为“文化之源,文明之根”。
“拔地巨柏凌碧汉,文脉永续越千年。”站在这棵古柏树旁,中华五千年的历史厚重感油然而生。历经千年风雨洗礼,依然在岁月中凝成挺拔的身影,以一种古朴苍劲之美,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在这些古柏中,最引人注目的当然还是具有五千年树龄的仓颉手植柏。它的树干犹如飞流直下,卷起浪花无数,因此又称为瀑布柏。而这奔腾不息的瀑布,流淌着仓颉对全人类的滔滔不绝的贡献!”曾任敦煌研究院文献研究所所长,历史学博士马德在《中华文字始祖与白水民间信仰》一文中这样写道。“树裂如劈,枝柯如铁,翠叶如盖,足可同黄帝陵的轩辕手植柏媲美,令人驰想岁月的遥远,回味文明的历程。”故宫博物院原院长郑欣淼在《仓颉庙记》中写道。
我的家乡在陕北一个偏僻的小山村。记事起,村里家家户户灶房里,都摆着一个大大的水缸。水缸的容积一般都能装上两三百斤水,够一家人几天的用量了。一副担水的挑子和两只铁水桶,容积可大可小。少数人家还用木桶挑水,力气大才能挑得动,由于太笨重,后来被铁桶逐步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