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管闲事?究竟何事竟能牵动他的神经?是否与大华机械厂的改革浪潮息息相关?王逸飞一番交谈后,思绪已如脱缰野马,因为他深知,市政府正紧锣密鼓地探讨大华的转型蓝图。而面对大华现状,出路无外乎三条崎岖小径:资产重组、出售,抑或是黯然破产。
破产,无疑是下策中的下策。大华厂内员工逾两千,若计入家属,影响范围瞬间膨胀至四五 thousand生计。这不是儿戏,国家虽有买断工龄政策,工龄超十载者仅得万余元补偿,对于那些全赖大华维系生计的家庭,这点钱不过是杯水车薪,聊胜于无。
至于资产重组,对大华而言,更像一场遥不可及的梦。仁清市工业基础薄弱,唯一有能力接手的,唯有烟草厂一家,但两者行业相去甚远,政府也不敢将这税收支柱轻易推向深渊。再者,国家对国企的策略是“抓大放小”,而大华的规模,恰好处在中小企业的行列。
因此,无论从哪个维度审视,大华重组之路荆棘满布,剩下的选项,唯有出售。在国内,出售成为解决众多中小型国企生存危机的通用模板,操作简便,故而,甩掉大华这个财政累赘,或已成为多数政府官员的默契选择。
然而,谈及出售,两大敏感议题浮出水面:国有资产是否会悄然流失,以及在职员工如何妥善安置。任何一环处理不当,政府都将陷入被动。因此,自去年十一月起,关于大华改革的议案便在市政府中反复咀嚼,至今仍未尘埃落定。
方案悬而未决的症结,实则在于寻觅合适的接盘方困难重重。市政府释放消息后,确有几位沿海企业家前来洽谈,起初对大华的硬件设施颇感兴趣,但一闻需接纳原厂大部分员工,便纷纷退避。
此番波折,迫使大华员工两度聚集市政府门前,呼吁速解燃眉之急,令市政府头疼不已。而王逸飞近期隐约捕捉到一丝风声,大华管理层有意联手购回工厂,承诺解决所有职工就业,但其提出的条件却让市政府更为头疼:剥离不良资产,且购厂款项分期五年支付。
这无疑是个烫手山芋,市政府怎敢轻易应允?这无异于治愈了瘟鸡,拱手让人享受其产蛋之利。夏市长对此事颇为头疼,曾两度与杜书记商讨。或许被职工的抗议吓破了胆,他竟倾向于接受这一提议,认为当务之急是摆脱大华重负,妥善安置职工,确保仁清市的和谐稳定。但他并未直言赞同,而是婉转提示杜书记,寻觅合适买家之难,大华问题的紧迫性,以及市政府面临的困境。杜书记对此似乎颇为关注,总体上与夏市长意见一致。
至于大华如何出售的具体细节,杜书记并未明确表态,仅指示夏市长继续谈判,既与大华管理层交涉,也不放弃寻找其他潜在买家。他特别强调,若大华管理层能内部解决,他乐见其成,前提是双方需拿出十足的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