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黄的刀法,江奕辰也多多少少学了一点。
虽然不是很精通,但至少不会匆匆忙忙地把最好的技术一下子就抛出去。
这让赚不到什么钱,还可能要亏本。
就比如说,如今的亚辰电池,最好的技术已经可以把硅碳锂电池做到220Wh/kg的量产了。
但倘若一下子就把这技术拿出去,一来成本太高了,二来赚不到那么钱。
但先拿出180的,赚上一年的钱,再慢慢更新换代,那就至少能赚2-3年的钱。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的更新,和材料价格的下探,这些技术的成本还会下降一些。
总之,刀法要精准,得有专门的部门研究和计算。
当然,这些事情,江奕辰会给指导性建议,但并不会过多的干涉。
像黄兴每年都在扩张,还涉及新的行业领域,都是上报一下计划,江奕辰就很快批准同意。
没办法,江奕辰有着仰止的技能,就是想着当甩手掌柜。
哪怕凭借他的学习能力,这些经营的技能都能达S级以上,但江奕辰并没有太多的想法和兴趣投入其中,管日常运营这些琐事。
等到9月初的时候,阿斯麦的2台光刻机就到货了。
在这个非常恰巧的时间节点,江奕辰拿到了干式光刻机。
钟国栋亲自前往码头协调运输事宜。
再次花了几百万,成功地将光刻机运到了辰芯微刚刚扩建好的生产车间之中。
由于不需要超纯水,占地面积和用水量都少了很多。
生产线中,除了光刻机,其他相应的机器也早早地采购安装到位。
包括更低制程的光刻机,国产自主的蚀刻机,旋涂、造影等等设备。
二手光刻机,则是早已经到位,并开展了秘密改良工作。
看着这些生产车间,江奕辰雄心都起来。
“江董,您看,现在我们的生产线一举超过了华芯国际,预计明年开始,就可以成为华国最大的芯片制造工厂了。”
钟国栋是最高兴的那个。
原本的人工智能移到了易信公司后,他和黄小婷就全力在负责辰芯微的事情。
从建工厂,到招聘员工,再到设计芯片,钟国栋把大量的时间都放在这里了。
制造工艺提升,黄小婷具体在负责。
但芯片设计,钟国栋带着工程师们都薅秃了不少头发。
这才拿出了璇玑150。
微架构模式,带来了强大的IPC能力。
如今的钟国栋又被交代了重要任务,那就是设计智能核心。
人工智能是他的老本行了,拿在设计芯片上,也算是专业对口。
虽然钟国栋对在芯片中设计智能核心还有疑虑,但江奕辰交代的事情,他无论如何也得干好。
“这些都是白花花的钱啊。”
江奕辰有些感慨。
光刻机还只是其中之一的价格,其他各类机器,以及无尘车间,还有相应的工程师们,才是耗钱的大头。
新增4个生产线,耗资超过了500亿元。
为此,江奕辰还接受了融资。
融资的对象,是华国的相关国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