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小说>西汉爆浆史> 第152章 政见相左 明争暗斗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52章 政见相左 明争暗斗(2 / 2)

这才是真正的开会,大型头脑风暴。会议最终并没有达成一致的结论,仅仅是把酒的专卖取消了,盐铁继续国营。

但是被霍光这么借力搞了一下,桑弘羊陷入孤立了。

霍光对这些民间学者,其实也没多少兴趣,谈不上喜欢他们,根本就不是一路人,因为霍光并没有读过多少书。孔子孟子老子韩非子,在他眼里没什么区别,不过是一群古人而已,今天的事还要今天的人来做,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这次会议最大最大的一个成果就是,正式确立停止对外战争的国策,这是刘彻的遗志,到现在才真正得到贯彻。虽然这并不是盐铁会议达成的结论,但是由于桑弘羊被孤立,霍光执行起来,基本没了阻力。

如果把盐铁会议比成大汉帝国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可能稍显夸张,但是这次会议,换来了宝贵的和平发展机遇,当年那个粮食满仓,铜钱盈库的黄金时代似乎又重现于这片庞大的国土。

只是这个时代不再纯真。由于刘彻对儒家的特殊照顾,比如提携董仲舒,重用公孙弘,导致民间自发地崇儒,所以盐铁会议的这些贤良基本都是孔门弟子,从孔子到贾谊一路传承过来的理想主义开始萌芽了。

不过仅仅是萌芽而已,霍光不是理想主义者,不信这一套。但是霍光死了后,理想主义有了生长的土壤,以至于出现了一个真正的理想主义者,一个身份和霍光类似的人物,他真的想建设一个理想国,结果一塌糊涂。这个人叫王莽,现在还没出生,等他出来再说。

盐铁会议后,桑弘羊感觉很悲愤。他觉得为国家做了许多事---确实做了许多事,却被一个屁事不做,屁事不懂的霍光搞了一把,干活多的挨打也多,到哪里也是这么一个狗屁逻辑。

桑弘羊想光耀门楣,让他家族里的人多几个做官的,全部被霍光否了。霍光是首席辅政大臣,他不同意桑弘羊一点办法没有。

他有心把霍光搞掉,他觉得存在这个可能性,因为霍光的力量并不强大,至少看上去能攻破。长安城跟霍光关系好的就几个人,比如张安世(张汤之子),杜延年(杜周之子,杜周是张汤的继任者,做事风格完全一样)。

但张安世和杜延年级别都不高,和桑弘羊这个御史大夫差得很远。至于丞相田千秋,就是一尊雕像,刮风下雨都矗在那个位置上,嘴不动手也不动,桑弘羊并没有把这个老头当回事,也没人把田千秋当回事。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