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官挟持李昂退入内殿后,立即派遣神策军五百人,持刀出东上阁门,逢人即杀,死者六七百人。接着关闭宫城各门搜捕,又杀千余人。李训、王涯、贾餗、舒元舆、王璠、郭行余、罗立言、李孝本、韩约等先后被捕杀。事发时,郑注正率亲兵五百人赴长安,中途知事败,返还凤翔,也被监军杀死。上述诸人都遭族诛,更多的人被牵连而死。经过这次宦官的大屠杀,朝列几乎为之一空。
事变以后,李昂被宦官软禁,国家政事由宦官专权,朝中宰相只是行文书之职而已,宦官气势凌人,威胁天子,藐视宰相,欺凌朝臣有如草芥。文宗对此一筹莫展,只是饮酒求醉,赋诗遣悉。他对当值学士周墀慨叹,自己受制于家奴,境遇不如周赧王、汉献帝,不禁凄然泪下,周墀听了也伏地流涕。当宰相郑覃、李石对宦官们指出李训、郑注也是宦官所引荐,昭义军节度使刘从谏上表为王涯、贾餗鸣冤并斥责仇士良后,仇士良有所忌惮而收敛,文宗君臣也得以行使一些权力。
文宗曾有意立敬宗长子晋王李普为太子,但李普夭折,文宗追封其为悼怀太子,后立自己的长子李永为太子。庄恪太子李永死后,文宗曾立敬宗幼子陈王李成美为太子,但未行册礼就病重了。
李昂抑郁成病,不能下床,便命枢密使刘弘逸、薛季棱叫来宰相杨嗣复、李珏二臣,嘱咐他们辅助太子监国。仇士良、鱼弘志得讯,于当天晚上就伪造遗诏,废太子为陈王,立颍王李炎为皇太弟,负责处理军国大事,并带李炎登上朝堂接见百官,李昂闻知也无可奈何,群臣更是没人敢反对。
文宗皇帝身体不健康,没有接受百官朝贺,史料原文“五年春正月戊寅朔,上不康,不受朝贺。”唐朝惯例,每年元旦皇帝要亲临大殿接受百官朝贺,李昂带着无限的惆怅,崩于长安大明宫太和殿,享年三十一岁,谥号元圣昭献孝皇帝,庙号文宗,葬于章陵。
李昂在位时期,不好女色、勤勉听政、厉行节俭,革除奢靡之风,下令停废许多劳民伤财的事,致力于复兴王朝,在唐朝中后期诸帝中颇为勤政,但他虽能勤勤勉勉、宵衣旰食,但自身缺乏治国的才干,最终也无法消除祸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