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小说>史事讲将2隋唐五代> 第二章 后晋末帝——石重贵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章 后晋末帝——石重贵(2 / 2)

石敬瑭于邺都保昌殿病逝,冯道与当时掌握禁军实权的侍卫亲军都指挥使景延广,以国家多难,宜立长君为由,拥立二十八岁的石重贵为帝,石重贵于石敬瑭柩前即皇帝位。

石敬瑭时期,后晋与契丹保持着“君臣—父子”式的藩属外交关系,每年向契丹缴纳30万帛的岁贡。石重贵即位之初,众大臣基于两国实力,劝其保持隐忍,继续上书“称臣称孙”,避免两国交战,只有权臣景延广力主向契丹国主“只称孙不称臣”,石重贵最终采纳景延广去臣称孙的方案,,派遣判四方馆事朱崇节、右金吾大将军梁言出使契丹,并上书称孙,不称臣。

石重贵大赦天下,除放蝗灾州县的租税,同时对各藩镇郡守加官赐爵,厚赏近臣。冯道多次上书请求恢复枢密使一职,石重贵都没有允许。契丹多次遣使慰问、致祭石敬瑭、以及交涉两国藩属关系。朝廷收复襄州,安从进于城内自焚,朝内为安抚人心,下旨消减襄州赋税,赦免从逆,安抚赏赐吴越国王钱佐、闽王福建节度使王延羲。对之前叛乱的襄州消除治州,降为防御州,直属京师,打压山南道藩镇实力。

期间后晋和契丹仍保持一定频率的外交往来,契丹对于石重贵脱辽自治的政治转向非常不满,遣使问责,石重贵则放任景延广进一步的挑衅行为,景延广傲慢无礼地对契丹使臣说:“先帝是你们北朝(契丹)册立的,但现在的皇帝是中原人拥立的,称孙做邻国就可以了,没有称臣之理。如果契丹翁皇帝不满意,可以派兵来攻打,我们晋朝有十万口横磨剑,不要最后打仗的结果是爷爷打不赢孙子,让天下人笑话!”此外,景延广还游说石重贵囚禁契丹回图使,杀害契丹商人,抢夺其财物。

石重贵称孙不称臣的一系列,激进外交策略导致两国关系迅速恶化,耶律德光认为后晋有脱辽自立、强大难制的发展趋势,加之其进取中原的野心,两国野心家的鼓动,两国开战已成必然,而青州节度使杨光远的谋叛,与通敌成为两国大战的直接导火索。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