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维翰,字国侨,河南洛阳人,五代十国时期后晋宰相。身材矮小,相貌丑陋,立志除非“磨穿铁砚”则必登进士第,最终如愿及第。投奔河阳节度使石敬瑭,成为其幕下的掌书记,随其调任,怂恿时任河东节度使的石敬瑭,抗拒后唐末帝李从珂下达的移镇之命、起兵反叛,并提议以称臣称子、割让幽云十六州为代价,联络契丹为外援。石敬瑭采纳其议,取得成功,在契丹的扶植下建立后晋,灭亡后唐,任命桑维翰为翰林学士、礼部侍郎、权知枢密使事,随即应契丹主耶律德光的要求而拜桑维翰为宰相,授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兼枢密使。因得罪武将杨光远而被外放,历任彰德、泰宁、晋昌三地节度使,被后晋出帝石重贵召还中央,任侍中,升中书令兼枢密使,受封魏国公。后遭石重贵宠臣李彦韬、冯玉等排挤,被贬为开封尹。契丹灭后晋,在乱中为降将张彦泽所杀,时年四十九岁。
桑维翰,父亲桑珙是当时镇守洛阳的河南尹张全义的客将,桑维翰自幼聪颖,擅长词赋,但长相丑陋,身短面广,长大后常临镜自叹:“我堂堂七尺之身,怎么比得上一尺之面!”于是,立志做宰辅。桑维翰以第二名的成绩登进士第,据说这是其父请求张全义帮忙的结果。
后唐明宗的驸马石敬瑭,出任河阳节度使,桑维翰被罗致帐下,任掌书记。此后,石敬瑭调任河东、成德等地节度使,桑维翰一直追随左右,成为石敬瑭的心腹谋士。
后唐末帝李从珂,怀疑时任河东节度使的石敬瑭,在太原拥兵自重,图谋不轨,遂听从薛文遇之建议,下令石敬瑭移镇天平军。李从珂曾对石敬瑭的夫人晋国公主酒后戏言石敬瑭要谋反,石敬瑭一直心存疑惧,听说移镇之举后,更加惶恐,召集幕僚,商议对策,表示自己将称病观望。段希尧主张直接拒命,赵莹主张石敬瑭遵命赴任,只有刘知远和桑维翰力劝石敬瑭不仅拒命,而且起兵夺位,其中桑维翰更是提出了联络契丹之策,请求石敬瑭对契丹主耶律德光“推心屈节事之”,则大事可成。
石敬瑭便决意起兵,并让桑维翰起草了向契丹称臣的表文,提出以父礼事奉契丹,约定石敬瑭称帝后割让卢龙军及雁门关以北诸州(幽云十六州)给契丹,其卑屈退让连石敬瑭的另一谋主刘知远都觉得过分,但石敬瑭还是执意送出了桑维翰写的表文,耶律德光览表大喜,约定倾国来援。
太原在张敬达的包围下渐难支撑,耶律德光亲率五万铁骑来解太原之围,于汾曲大破后唐官军,张敬达退守晋安寨。耶律德光册立石敬瑭为大晋皇帝,改元天福,桑维翰被拜为翰林学士、礼部侍郎、权知枢密使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