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都市小说>崛起重生入伍结婚之路> 第4章 太行山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章 太行山(1 / 2)

李嘉兴开车拉着苏霏霏从白洋淀到太行山用了7.5小时到达目的地。

太行山

太行山(英文名:Taihang Mountains),又称五行山、大形山、王母山、女娲山,处于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之间,是我国东部地区的重要山脉和地理分界线,中国地形第二、第三阶梯的分界线,晋、冀、豫三省的天然界山。太行山位于34°58′~40°79′N,110°23′~116°57′E,东西宽50~150千米,南北长约700千米。北以永定河为界,在北京的西山(归太行山)与燕山相接,南达山西阳城县与河南济源县交界的王屋山,西以滹沱河上游段和汾河谷地东缘为界,东与华北平原相连(100米等高线为山地与平原的分界)。太行山整体呈北东-南西走向,总体呈"S"形展布。太行山多为中山与低山,北高南低,2000米以上的高峰有河北的小五台山、灵山、白石山,山西的太白魏山、南索山、阳曲山等。太行山有典型的嶂石岩地貌和云台地貌和北方岩溶地貌,还有国内罕见的变质岩天生桥,岩石地貌资源丰富。

名称由来

春秋战国时期,太行山已经有了太行、太形(古代“大”通“太”)两种说法。《山海经》有云“次三经之首,日太行之山",《列子·愚公移山》也有说“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秦汉时期,太行山的名称由"太行”、“太行”逐渐变为“五行山”,淮南王刘安编纂[zuǎn]的《淮南子》中记载“武王克殷,欲筑宫于五行之山”。汉代太行山的名称逐渐被“五行山”所替代。

女娲山主要与太行山东麓邯郸涉县流传的女娲传说有关。在邯郸涉县,关于女娲化育万物、抟土造人、首创婚姻、制作笙簧、治理洪水、炼石补天的神话早已广泛流传,且涉县一年一度的女娲公祭是目前国内规模较大的女娲祭祀活动之一。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