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也曾好几次当过一些小官,但每次都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被解职。人们都议论管仲没有贤德,鲍叔牙却辩白说,管仲不是没有贤能,是没有遇到好机会。
大约是做生意没赚到什么钱,当兵也没获得什么功利,管仲和鲍叔牙来到了齐国。一番辗转之后,两人由于学问高深,很快受到重用,分别担任当时齐僖公两个儿子纠与小白的老师。
公元前674年,齐国政局陷入动荡之中,齐僖公驾崩。太子诸儿即位,是为齐襄公。齐襄公欲杀两个弟弟,公子纠和小白。
公子纠和管仲逃往鲁国,公子小白和鲍叔牙逃往莒国。齐襄公执政后荒淫无道,一直跟同父异母的妹妹文姜通奸。
文姜嫁给鲁桓公之后也不中断,齐襄公与鲁桓公因此发生了冲突。鲁桓公被齐襄公杀死。公元前686年,齐国内乱。
公孙无知杀死齐襄公自立,仅一年后,公孙无知又被杀。群龙无首的局面下,管仲带着公子纠,鲍叔牙带着公子小白日夜兼程赶往齐国。谁先赶到齐国,谁就可以成为国君。
聪明的管仲想阻止小白回齐国,便带着一小队人马阻截小白。当小白路过时,埋伏在那的管仲开弓射中小白的腰带玉钩。
小白大叫一声,倒在车上装死。管仲见小白倒在车中,以为威胁解除,便和公子纠不紧不慢地回齐国。
谁知小白风雨兼程,先到了齐国当上了国王。公子小白在成为齐桓公之后想杀管仲报仇,鲍叔牙挺身而出力劝齐桓公,不仅不能杀管仲,而且还要重用他。
鲍叔牙说管仲有经天纬地之才,不可多得,只有他才能使齐国变得强大起来。在鲍叔牙的力荐之下,齐桓公没杀管仲,还任命管仲为齐国的相国。
管仲当上相国之后,整肃秩序,力促经济,三年间就使这个边陲国家民富国强,初见成效。此后齐国变得越来越强大,齐桓公也顺理成章成为春秋第一霸主。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齐国不仅成为春秋军事上最强大的国家,还成为经济最繁荣、文化最先进、思想最开放的国家。
这个国家呈现出思想自由和学术自由的氛围。齐国专门设立了一个稷下学宫,以极高的礼遇招揽各地人才,让他们自由发展学派,平等参与争鸣,形成了当时学术思想的一片繁荣景象。
稷下学宫不仅成为齐国的智力和人才仓库,甚至成为当时最大规模的中华精神汇聚地,也成为最高等级的文化哲学交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