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其他小说>民间春秋> 第四回 亲情融融耿家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回 亲情融融耿家人(1 / 2)

(镇南整洁四合院,亲情融融耿家人;夫才妻贤儿女聪,安居乐业人人羡。)

“三六九镇”上有半数以上的人家姓“耿”,但并非所有姓“耿”的人家全都源自于一个祖宗,这里自古就有本地“耿”和外来“耿”之说。至于外来“耿”是什么时候、从什么地方迁来本镇的,则无从可考。耿老爹家属于本地“耿”姓。

耿老爹的名字叫耿得喜,因其父五十出头得子,大喜一件,于是爹为他取名“得喜”。

在耿老爹的记忆中,爹的头发和胡子好像生来就是花白的。虽然老人高寿活了八十岁,但去世时,也只见到了刚出世不久的大孙子。也许是老父亲在耿老爹的记忆中留下的印象太深了吧,大儿子在襁褓中时,耿老爹就“老爹”爱你、“老爹”的宝贝儿……对儿子说;儿子能跑会跳后,他又常常追在后面,一会儿叫着:别跑太快,等等“老爹”;一会儿又追上去牵着手问:累了没,“老爹”背你回家……惯以“老爹”二字自足。后来,人们也跟着这样叫,再后来就叫顺口了。于是,全镇上的人都喊他“耿老爹”!

耿老爹家在小镇南街差不多最南端的大路边上,门前是宽阔的南北大道。顺着这条大道向北走百多步,就是“三六九镇”十字大街中心;若往南,三百多步开外就到了一个丁字路口上。丁字路口正对这条南北大道的是一座五道庙;五道庙前,是一条可以通往镇外东、西、南、北各地的,更宽阔的东西大道。

耿家院落的正房和东、西房都是其父修建的,耿老爹只是根据需要,后来又修建了南房并改建了大门。这是一个坐西向东的四合院儿,门楼虽不太显眼,但院门儿却比较宽大。进门来,一眼就看到院落非常整洁。北面是三级石台阶,台阶上是一溜儿八间通瓦正房。正房正中是一大间堂屋,两边各是两间的卧房;再往两边各是一间半的耳房。正房主屋的房顶略高于耳房,屋脊上有龙形兽头。所有正房的窗户都是颇为讲究的雕刻式木棂窗户,东、西厢房和两边的耳房里都盘有火炕。耿家全家人住这些正房可谓绰绰有余了。

在院落的东、西两边,各有五间板瓦房。除了西房最北边的两间砌有锅灶,作为家里的第二厨房兼餐厅外,其余的房子都是贮存粮食等物品的库房。每年天气最热的时候,耿家就在这两间房里做饭、吃饭。天不太热时,堂屋就是第一厨房兼餐厅了。院落的南面是几间简易平房,其中,靠近院门的一间是驴圈,最西头的一间是茅房。

在耿家院落里,耳房与东、西房之间的空间很大。在东边的空处,有一盘相当整洁漂亮的石磨。在西边的空处,则挖了一个地窖,是储存冬菜的地方。夏日里天气太热的时候,把多蒸的窝头、吃剩的饭菜放在竹篮子里用一块儿干净的笼布盖好了,再用一根结实的绳子将竹篮子吊起来悬挂在窖口上搭的一根粗木棍儿上,地窖就成了一个天然的冷藏室。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