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整个国家都沉浸在一种特殊的氛围之中。叶朗的家住在一个老旧的胡同里,那是一间不大的屋子,却承载着一家人的生活。
叶朗的妈妈是一个善良且勤劳的女人,由于当时的环境,她没有找到工作,家里的生计全靠叶朗的爸爸在工厂里微薄的收入维持着。为了补贴家用,叶朗妈妈开始替别人看孩子。
第一个被送到叶朗家看顾的孩子叫小芽。小芽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他们的处境有些艰难,每天都要去接受各种改造,根本无暇照顾年幼的小芽。小芽是个瘦弱的小女孩,眼神里总是带着一丝怯意。
叶朗妈妈把小芽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她会把家里仅有的一点白面做成馒头,先分给小芽吃。叶朗虽然有时候会有些小嫉妒,毕竟家里的粮食本就不多,但在妈妈的教导下,他也渐渐懂得照顾小芽。叶朗会带着小芽在胡同里玩耍,那时候的娱乐很少,他们就玩跳房子或者弹玻璃球。小芽一开始很害羞,总是躲在叶朗身后,叶朗就会鼓励她:“小芽,别怕,我们一起玩。”
有一次,小芽不小心摔倒了,膝盖擦破了皮。叶朗急忙把她背回家,叶朗妈妈看到后,心疼得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她赶紧找出家里仅有的一点红药水,小心翼翼地给小芽擦伤口,一边擦一边哄着小芽:“小芽乖,擦了药就不痛了。”小芽忍着疼痛,眼泪汪汪地看着叶朗妈妈,小声地说:“阿姨,我想爸爸妈妈了。”叶朗妈妈把小芽抱在怀里,轻声说:“小芽,你的爸爸妈妈很快就会来接你的。”
日子一天天过去,叶朗家又迎来了第二个孩子,是个调皮的小男孩,名叫虎子。虎子的爸爸是个工人,妈妈身体不好常年卧床,家里实在没人照顾虎子,就把他送到了叶朗家。虎子刚来的时候,就像个小霸王,到处翻东西,还抢小芽的玩具。叶朗有些生气,想要教训虎子,但是叶朗妈妈制止了他,说:“虎子还小,不懂事,我们要好好教导他。”
叶朗妈妈耐心地跟虎子讲道理,告诉他不能随便抢别人的东西,要有礼貌。虎子一开始不听,还冲着叶朗妈妈做鬼脸。叶朗妈妈并不生气,而是拿出一块自己做的糖糕给虎子,虎子看到糖糕,眼睛放光,伸手就要拿。叶朗妈妈说:“虎子,如果你答应阿姨以后不抢小芽的东西,做个有礼貌的好孩子,阿姨就把糖糕给你。”虎子犹豫了一下,最终点了点头。
虎子在叶朗家慢慢变得懂事起来。他开始和小芽、叶朗一起玩耍,还会主动帮助叶朗妈妈做一些小事,比如扫地、擦桌子。有一天,虎子的爸爸来接虎子,看到虎子变得这么乖巧,非常感激叶朗妈妈,他从口袋里掏出几个皱巴巴的粮票,想要给叶朗妈妈。叶朗妈妈坚决不收,她说:“都是为了孩子,我怎么能要你的粮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