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小说>霸业春秋传> 第288章 文明的巅峰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88章 文明的巅峰(1 / 2)

刘宝深信不疑一个颠覆传统的观念:帝王之道,非道德所能束缚!他坚信,被道德枷锁禁锢的帝王,终将走向末路,如同明朝末代君主崇祯的悲惨结局,便是最鲜明的例证。

让我们将时针拨回到公元1642年,那是一个风雨飘摇的年代,大明王朝如同风中之烛,内忧外患交织成一张密不透风的网。国内,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如火如荼,将帝国搅得四分五裂;边疆,与后金的数次激战,更是让大明的精锐部队几乎耗尽。在这大厦将倾之际,身为统治者,崇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抉择。

从一个高瞻远瞩的帝王视角审视,议和无疑是当务之急。无论是与谁议和,首要任务是抽身解决内部危机,稳固根基。崇祯心中已有了倾向——与金国议和。而此刻,远在北方的皇太极亦抱有同样的想法。这位来自北方的游牧领袖,虽被世人轻视,却拥有着非凡的战略眼光。他深知,中原的文化底蕴与管理体系,是他们这群马背上的民族难以企及的。无数次进出长城,他们只为掠夺,而非征服。

然而,当两位君主心照不宣地萌生议和之意时,却因面子问题而迟迟未能开口。崇祯更是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他深知,一旦议和之事曝光,自己将背负“卖国贼”的骂名,遗臭万年。于是,他开始利用各种场合,向大臣们暗送秋波,期待有人能替他迈出这一步。他承诺,只要有人敢于提议,他定会全力支持,甚至不惜加官进爵以示嘉奖。

终于,一位名叫陈新甲的兵部尚书站了出来,他小心翼翼地提出了与后金沟通的想法。崇祯闻言大喜,当即拍板决定,将此事全权交由陈新甲处理。经过一番周折,陈新甲成功与后金使者接洽,并带回了一封满载希望的信件。信中,后金方面已明确表示愿意议和,只待崇祯皇帝点头签字。

这一刻,大明王朝似乎看到了一丝曙光。然而,历史的车轮总是滚滚向前,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崇祯与后金的议和之路,最终因种种原因未能走得更远。但这段故事,却成为了一个生动的案例,让人们深刻体会到:在权力的游戏中,道德与面子往往成为最沉重的枷锁,而敢于打破常规的帝王,才能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 改写后的内容:

陈尚书心急如焚,急于向崇祯皇帝传递紧急情报,竟在匆忙中遗漏了使者的信件,如同一位匆忙的旅人遗落了重要的行囊。书房内,一封至关重要的密函静静地躺在书桌上,仿佛一块未被雕琢的玉石,等待着命运的雕琢。

一名下人前来整理书房,他目光掠过那封信,虽不识字,但心中却生出一种莫名的敬畏。他深知,这书房中的一切,都与国家大事息息相关。兵部尚书时常在此发布战报,无论是胜利的喜讯还是失败的阴霾,都会从这个书房传出,传遍整个朝廷。于是,他小心翼翼地将这封信拾起,如同捧起一颗即将绽放的火花,准备将其投入社会的洪流之中。

在明朝,有一个专门负责传播国家大事的机构,名为“塘报”。这封信,就像一只被放飞的风筝,承载着无数的秘密与期待,被下人顺手交给了塘报。一时间,这封信如同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让整个朝廷为之震动。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