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小说>霸业春秋传> 第314章 坚定地走好每一步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14章 坚定地走好每一步(1 / 2)

更为糟糕的是,诸葛瞻与董厥还多次诬陷姜维,指责他好战无功,导致国内疲弊。姜维,这位曾经为蜀汉立下赫赫战功的将领,在黄皓等人的阴影下,不得不选择自请前往沓中屯田,以避锋芒,心中满是无奈与悲凉。

终于,灾难降临。魏国征西将军邓艾如同神兵天降,奇袭阴平,自景谷道攻入蜀汉腹地。诸葛瞻率领尚书张遵(张飞之孙)、尚书郎黄崇(黄权之子)、羽林右部督李球(李恢之侄)等一众将领,仓促迎战。然而,在涪县,他们却停下了脚步,犹豫不决。

黄崇心急如焚,多次劝说诸葛瞻迅速抢占险要地势,以阻敌于平原之外。但诸葛瞻却仿佛被无形的枷锁束缚,犹豫不决,最终未能采纳黄崇的良策。黄崇见状,泪如雨下,他知道,这一战,蜀汉已难逃败局。

邓艾趁势长驱直入,蜀军前锋一触即溃。诸葛瞻被迫退守绵竹,邓艾则遣使送信诱降:“你若投降,我必上表封你为琅邪王。”面对这突如其来的诱惑,诸葛瞻怒不可遏,斩杀使者,率军决一死战。

战前,诸葛瞻悲愤交加:“我于内不能除奸佞黄皓,于外不能制衡姜维,如今领军又不能保我蜀汉疆土,我身负三罪,还有何颜面再回成都?!”言罢,他毅然决然地坚守阵地,准备与魏军决一死战。

那一刻,诸葛瞻仿佛不再是那个被百姓追捧的英雄,而是一位真正的战士,一位为了国家、为了信仰而战的勇士。虽然最终他未能改写蜀汉的命运,但他的英勇与悲壮却永远镌刻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 黄崇以一腔热血,点燃了将士们心中的烽火,誓要在这绵竹之地,与命运做最后的较量。李球,在战鼓雷动的瞬间,被赋予了决战的重任,汉魏之间,那宿命的一战——绵竹之战,轰轰烈烈地拉开了序幕。

想象那日的天空,阴云密布,仿佛连天都在为这场战役而哀伤。诸葛瞻,身着一袭银甲,如同山岳般屹立在绵竹的战场上,他的眼神坚定,仿佛在向世人宣告:这里是汉室的最后一道防线。而邓艾,则是那破晓前的黑暗,带着魏军的铁蹄,势如破竹地冲击着汉军的防线。经过一番激烈的搏杀,邓艾以智勇双全,击溃了汉军,诸葛瞻与张遵,这两位忠诚的将领,最终在战场上洒尽了最后一滴热血,他们的身影,定格在了历史的画卷中。

诸葛瞻之子诸葛尚,听闻战败的消息,心如刀绞。他站在营帐前,望着远方弥漫的硝烟,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悔恨与自责:“我父子二人,深受国家厚恩,却未能早日铲除奸臣黄皓,以至于国家至此危难之地,我们还有何颜面苟活于世?”言罢,他毅然决然地披上了战甲,孤身冲入了敌阵,那一刻,他的身影仿佛化作了璀璨的流星,划破了夜空,也照亮了后人心中的那份不屈与悲壮。

然而,历史的评判总是公正而无情的。陈寿在撰写《三国志》时,虽然将矛头指向了黄皓的奸佞,但也没有忘记将诸葛瞻的“未能匡正时弊”作为一大遗憾。诸葛瞻的一系列决策失误,不仅让自己的家族遭遇了灭顶之灾,更在某种程度上加速了国家的覆灭。试想,如果诸葛亮在天有灵,看到自己的子孙如此,恐怕也会痛心疾首,感慨万分吧。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