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皇后便提议让嬿婉的额娘与弟弟进宫一趟,由她出面安抚,把此事遮掩下来。
皇后到底是怎么解决的,皇帝也不知道,只知道嬿婉的额娘弟弟去了承乾宫后又去了长春宫,皇后赏了不少东西下去,杨佳氏和佐禄带着大包小包喜滋滋地离开了。
再之后便是处置如懿、海兰和凌云彻,两人都忙着,他便也没再问起。
不过进忠提起,杨佳氏和佐禄出身乡野,又是骤然入宫,没学规矩,言行举止难免有些不合礼数,但皇后娘娘素来宽宏,自然是不在意这些细枝末节的。
皇帝想了想,安慰道:“要不朕拟个旨意,许你额娘弟弟经常入宫探视。”
嬿婉却是深深地叹了口气,道:“自古忠孝难两全,臣妾是嫔妃,应当一心侍奉皇上,再想于额娘跟前侍奉尽孝,也是不能了,何况臣妾一个女儿,对额娘而言,本就是可有可无,不提也罢。
好在臣妾还有弟弟,可是佐禄这孩子,便是臣妾是他亲姐,也得承认,他是不太成器。臣妾的阿玛没了,额娘又不忍心教导于他,好不容易神兵天降,有个能管着佐禄的,额娘又要抱怨人家太严厉,长此以往,臣妾实在不知额娘今后该靠谁啊。”
皇帝一听这话,顿觉心疼,便说:“嬿婉啊,你也犯不着如此自轻。你虽是女儿身,可你在朕身边,也是如朕所言,为你家挣出好门第了,怎么是可有可无?至于你的家人,朕答应你,只要他们不犯事,朕一定会厚待他们的。”
嬿婉向苏绿筠打听过,宫中有传言皇上并非当今太后亲生,而是无名宫女所生,自小在圆明园长大,而娴常在曾经就因为追封皇帝生母一事大大触怒皇帝,所以她推测皇帝恐怕从前因生母身份卑微而不受先帝宠爱,才会对生母之事介怀。
她见皇帝就要上钩,微微低头,握住皇帝双手,将心中打磨多时的话说出:“皇上,臣妾出身不显,阿玛早逝,额娘忙于生计,臣妾所得教诲不多,也就是蒙皇上青眼入了后宫,才得皇上教导,有所长进,臣妾铭感五内。
只是……唉……庄户人家,家中总是要有个男孩儿顶门立户,才能免受欺辱。臣妾一个女儿家,再如何进益,总归是不如弟弟得重视的。这也是古来如此,怨不得额娘什么。”
皇帝顿时想起自己从前在圆明园的日子,那时自己因生母卑微,在皇阿玛眼中可有可无,自己再如何努力,都难换得皇阿玛的夸奖。
不,别说夸奖了,皇阿玛甚至想不起来要召见自己。
而三哥,因为生母是潜邸时的老人、位份颇高的齐妃,养母是景仁宫,就算再怎么愚蠢,皇阿玛也是尽力提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