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倒是个好主意。"朱雄英说,"可以在农村建设一些集市、工坊、仓库之类的设施,让农民不用往大城市跑,在家门口就能做生意、学技术。"
就在这时,西域又传来重要情报。朱棡朱慡发现,随着农业的发展,一些新的职业开始出现。有专门的农技师,有育种专家,还有农产品经纪人。
"时代在变啊。"朱元璋感叹,"看来农业真的要走向专业化了。"
朱雄英补充道:"是啊。所以农学堂的课程也要跟上。除了基本的农业知识,还要增加市场、金融、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正说着,南京农学堂送来一个新发现。他们在整理古籍时,发现宋朝时期就有"农事会"的记载。农民定期聚会,交流经验,互帮互助。
"这就对了!"朱元璋说,"农民的事,还得靠农民自己。要鼓励他们自己组织起来。"
朱雄英立即抓住这个机会:"孙儿觉得可以更进一步。不如让农民成立'农会',由他们自己管理农事、市场和技术交流。"
"可以试试。"朱元璋说,"不过要注意把握分寸。农会是为了服务农民,不能变成少数人谋私利的工具。"
就在这时,一个意外的消息传来。有人从海外带回了一种新型组织方式:农民合作社。农民把资金、技术、土地集中起来,统一经营。
"有意思。"朱雄英说,"这个办法值得研究。让农学堂派人去实地考察,看看是否适合我们。"
但新的问题又来了。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一些地方出现了土地兼并的新形式。不是地主兼并,而是富农通过市场手段收购土地。
"这就麻烦了。"朱元璋说,"土地改革好不容易有了成效,可不能让它重新集中到少数人手里。"
朱雄英思索片刻:"孙儿觉得可以这样:第一,限制土地交易规模,防止过度集中。第二,鼓励合作经营,让农民抱团发展。第三,继续完善农业银行的信贷政策,帮助普通农民保住土地。"
正说着,工部送来一份新的报告。他们在研究农具改良时,发现一个重要趋势:农具正在向机械化方向发展。
"这是好事。"朱雄英说,"农具机械化可以提高效率,解放劳动力。不过......"
"不过什么?"
"不过要防止一哄而上。机械化要循序渐进,要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而且要培训农民,让他们学会使用和维护机械。"
就在这时,户部也来报告。他们发现农村财富的分配出现了新情况。一些农户因为经营有方,收入大幅增加;而另一些农户,虽然也在发展,但增长较慢。
"这是必然的。"朱雄英说,"但不能让差距过大。要采取一些措施,帮助落后的农户赶上来。"
"比如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