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小说>重铸山河,大明瀛帝日记> 第498章 年年有新政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98章 年年有新政(2 / 2)

你问大明读书人,那就一定不好。不遵祖制不重传统,没有内涵,是对华夏文化的践踏云云。

但你去问路人甲乙丙丁,我特么当然想一个字少几个笔画,怎么方便怎么来。

朱老七以为,文字发明的最初目的就是记录,是人类智慧的载体,变与不变要看实际需要。

甲骨文、金文、小篆……其实汉字一直在变,总体上化繁为简,易于普及。

说起来,简化字也不是朱老七凭空捏造的,而是诞生于实际生产生活,有些为了快捷有些干错就是因为识字不多弄出的错别字。

但有什么关系,弄一个繁简对照表对于一个后世人来说简直不要太简单。统一标准,逐步推行,终有一日取代繁体则是必然。

主要还是看推广契机,时机不到,强推无用。

如今这个机会就来了,各地教育部门以及广大教师抱怨最多的,就是对土着的文教,耗时费力又收效缓慢,尤以文字最难,不拿筷子的手学书写方块字简直难如登天,非极优秀者不能学。

进而又扯到智商问题,抱怨土着又笨又蠢,难以教化。

有多蠢呢?后世证明东亚人种智商确实高那么一丢丢。好吧,其实是很多。

但南洋又不是非洲,那里的人总也不至于学不会文字,人家英语学的,那也是相当可以。

年底开会,朱常瀛将教育司相关人等骂了个狗血淋头。

不是人家蠢,是你自己不想办法,汉字难学与否你们自己不知道么?给你们俸禄不是遇到困难就缩头的,这么简单的问题也要我出手么?

然后……然后朱老七就出手了啊,一本繁简对照表甩过去。

你看我这办法成不成?

拼音+简化字,如果这都不能令汉语汉字成为世界通用语言文字,那朱老七也没辙了。

顺势而为,朱老七又狠狠刷了一波威望。

具体到落实。

师范学堂优先普及,繁简对照,都要学。

各级学堂教师以自学为主,每半年一试,两年为期,不合格者予以辞退。

瀛州内部公文,繁简并用,提倡简体书写。只要书写规范,任何部门不得以简体字为由拒收。

从我做起,身体力行,这一点对朱老七来说毫无压力,他对书法没有执着,书写方便才是真理。

说实在的,由简入繁就难,许多繁体字,后世人或许不认识,但由繁入简,对于当下看习惯了繁体字的人来说,没什么难度,一望而知,稍稍熟悉就可以。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