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山连着一座山,一片林连着一片林,连绵的原始森林和起起伏伏的群山,仿佛如没有尽头一般,放眼看去,几乎见不到一片平地,这里,便是贵州西北,鸡鸣三省的毕节。
群山一侧,有一座依山而建的寨村,乃是一座有着一百多户苗民的苗寨,苗寨里最大的一间屋子,自然是这座苗寨里的土司的居所,用木栅墙围着,往日里苗寨里的苗民除了春秋缴税供奉之时能跪着进来供上粮食、金银、猎物等物之外,只要靠得近些,都会遭到那土司手下苗兵的殴打。
如今这座屋子里却是人声鼎沸,木栅墙都被拆除,门上挂了几个粗陋的木牌,上头用汉文和苗文写着“苗民自救会”、“苗民自卫会”等等醒目的大字。
米升穿着一身黑色的粗布短衫,踏着一双硌脚的草鞋,头上缠着深蓝的裹头,与一般的苗民没有什么差别,拿着一本翻烂了的字典,提着一根木棍,在铺在地上的沙子里书写着一个个汉字,他的身边,一个四十多岁、头发胡子邋遢的连成一片,穿着一身粗布短衫的汉子也提着一根木棍,在米升的每个字旁,写下相应的苗文。
周围围着一圈衣衫褴褛的苗民,男女老幼扒在沙场边沿叽叽喳喳,若是见米升写下一两个认识的字,便兴奋的喊了出来,有人喊着苗语,有人喊着别扭生疏的汉语,有人甚至是手舞足蹈着,气氛热烈而愉快。
米升写完最后一笔,正要写下另一个字,一个胳膊上绑着红巾的娃娃挤过人堆,跑到米升身边扯着他的衣角,米升似乎猜到了什么,身子都微微抖了起来,赶忙俯下身子让那娃娃凑到耳边说了几句,面上顿时大喜,扔下棍子就要走,走了两步又转了回来,朝那写字的汉子吩咐两句,将手里的字典塞给他,这才牵着那娃娃挤出人群。
一路来到一间客室,米升推门进去,却见客室之中坐着三个男子,也是一身苗民的打扮,见米升进来,三人几乎是弹跳着站了起来,一人直冲上前,一把抱住米升:“老米!咱们终于找到你了!”
“老常!我还一直担心上面找不到我们了……”米升几乎要垂下泪来:“之前我们往毕节地区转移的时遭到了吴军的追击,抓了我们几个弟兄去,我怕暴露位置不敢用之前约定的暗语,新的暗语……还怕联络不上你们……”
“银镶金,红营的老弟兄,怎会不知道这个暗语?”老常哈哈一笑:“红营的特色菜碎鸡蛋嘛,我在毕节县看了你们贴的布告,说有银镶金出售,我就猜是不是你的暗语,去找了那家商铺,果然就是你们埋在城里的!”
两人都放声大笑起来,各自寒暄几句,入了座,米升让旁边的娃娃去倒茶,笑着冲老常等人说道:“是咱们孩儿营的人,草堂会起义失败之后,跟着我们转移到毕节的草堂会人马,男女老幼加在一起只有四百多人,我们在毕节地区发动苗民、招引贫户,到现在可用的兵力大概一千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