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小说>本草纲目之药食同源> 第474章 《濒湖脉学》九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74章 《濒湖脉学》九(1 / 2)

散脉的脉象呈现出大而散的特点,仿佛杨花在空中散漫飞舞,没有固定的规律和秩序。它的脉象来势不定,去势也难以整齐划一,就像没有头绪的丝线一般。

在《经脉》中,散脉被描述为有表无里,涣漫不收。崔氏则认为它没有统一的纪律和约束,至数也参差不齐,有时来势多而去势少,有时去势多而来势少,整个脉象呈现出涣散不收的状态,就像杨花散漫的景象。柳氏也指出,散脉的脉象如同柳树枝条般柔软散漫。

戴同父说:心脉浮大而散是正常的脉象,而肺脉短涩而散也是平脉。然而,如果心脉耎散,就会出现怔忡的症状;肺脉耎散则会导致出汗。此外,肝脉耎散会引起溢饮,脾脉耎散会导致胻肿,这些都是病脉。而肾脉耎散则是各种疾病的脉象,代散则是死脉。《难经》中说,散脉单独出现时是危险的脉象。柳氏则说:散脉是气血俱虚、根本脱离的脉象。产妇出现散脉意味着生命的诞生,而孕妇出现散脉则可能导致流产。

从脉象的形态来看,散脉就像杨花在空中随意飘散,没有固定的方向和节奏。它的脉象来去无常,难以捉摸,就像风中的柳絮一般。在相类诗中,散脉与濡脉相似,都呈现出散漫无拘的特点,但濡脉的脉象更为柔软,就像浮在水面上的细绵。此外,浮而迟大的脉象被认为是虚脉,芤脉则是中间空虚而两边有实的脉象。

从主病的角度来看,左寸出现散脉可能表示怔忡,右寸出现散脉则可能导致出汗。溢饮的症状与左关的耎散脉象相对应,右关的耎散脉象则与胻肿有关。如果散脉出现在两尺,可能意味着生命的终结,魂魄也将随之消散。

细脉,比微脉还要细小一些。它常常呈现出细直而且柔软的特点,就好像丝线轻轻地触碰手指一般。这一描述出自《脉经》。

在《素问》当中,则将其称之为“小”。王启玄对此解释道:这种脉象如同蓬松的细丝,以此形容它的柔和纤细。

然而,《脉诀》里却说:细脉的往来极其微弱。这样一来,反而使得微脉看起来比细脉更大了,这显然与经典医籍中的说法相互矛盾。

从脉象的具体特征来看,细脉来时连绵不断,犹如丝线般细微,手指按上去感觉深沉且没有断绝的时候。在春夏季节,如果年轻人出现这种脉象,则往往不太有利;相反,到了秋冬时节,对于年老体弱之人而言,却是较为适宜的。

再看与之相似的脉象,有微脉和濡脉等。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