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其他小说>群英荟萃合集> 第187章 姜夔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87章 姜夔(2 / 2)

姜夔的诗词创作历程丰富而多彩。早期,他的词作多咏物言情,表达羁旅感怀与家国忧思。如淳熙三年过扬州时写下的《扬州慢》,文笔清刚,情韵绵邈。此时的诗作多拟古,如《箜篌引》《乌夜啼》等。至淳熙十四年,交游范成大与杨万里等人后,他的创作风格逐渐转变。这一时期,词作以咏物、情词为多,如绍熙二年冬应范成大之邀创作的《暗香》《疏影》。姜夔的诗词创作贯穿一生,最后阶段的作品有抒发内心苦闷、追忆过去等主题,并与辛弃疾之爱国情思有所唱和。

(四)晚景困顿

庆元三年,姜夔举家迁居杭州后,生活陷入了困境。他只能依靠朋友张镃、张鉴的接济为生。张鉴尽力帮助姜夔,甚至想为他买官或割锡山之膏腴给他,但姜夔辞谢不愿。姜夔在《姜尧章自叙》中感念道:“旧无所依,惟有张兄平甫,其人甚贤。十年相处,情甚骨肉。” 然而,嘉定十四年前后,姜夔卒于杭州西湖。由于家中贫困,难以治丧,最终由友人吴潜等人帮助,才得以葬于杭州的西马塍。姜夔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与无奈,但他的文学艺术成就却如璀璨星辰,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三、艺术成就

(一)诗词创作

姜夔的诗词在题材上虽多为传统的咏物和言情,但他在表现艺术上进行了大胆的改造和创新,从而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他以江西派的诗法入词,在柳永、周邦彦的婉约软媚和苏轼、辛弃疾的豪健雄奇之间,开辟出一种清幽冷隽的词风。如《玲珑四犯》中,他将 “天涯羁旅” 之情融入凄清的景物之中,营造出幽寂冷清、超脱空灵的境界。“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波心荡、冷月无声” 等名句,精炼典雅,不俚不俗,比兴兼用,寄托幽邈,意境高远,襟怀淡泊,具有清超冷隽的风神。

姜夔善于运用暗喻和联想的手法,寓情于景,以景抒情。写荷花时,“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咏蟋蟀时,“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而《疏影》咏梅,用 “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寓意深隐。此外,他的词格律严谨,辞句精美,且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写得舒卷自如,很少受音律词调的限制。他的十七首词自注工尺旁谱,为研究宋代词乐提供了珍贵资料。

(二)音乐创作

姜夔精通音律,在音乐创作方面成就斐然。他的自度曲突破了古曲对音乐形式的限制,关注音律和节奏的连贯性,寻求艺术美感。自度曲旋律优美,音阶、音律方面能够兼收古音音阶、新音阶、燕乐音阶,强调七声音阶中的变徵、变宫二音,旋律进行既有频繁的大跳运用,又有连续性的音阶级进和琶音进行。诗人杨万里称赞其作品 “有裁云缝雾之妙思,敲金戈玉之奇声”。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