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人工呼吸:施救者用一手捏紧患者鼻孔,深吸一口气后,将自己的口唇严密地包绕在患者口唇上,缓慢而持续地吹气,每次吹气时间应持续 1 秒以上,确保胸廓有明显起伏,吹气频率为每分钟 10 - 12 次。
三、电除颤的应用
电除颤是终止心室颤动最有效的方法。一旦取得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应立即按照语音提示进行操作。开启 AED 后,将电极片按图示贴于患者裸露的胸部(一片位于右锁骨下方,一片位于左乳头外侧),分析心律后,若提示需除颤,则在确保无人接触患者的情况下按下放电按钮。除颤后应立即继续进行心肺复苏,每 2 分钟重新评估心律,必要时再次除颤。
四、心肺复苏的有效指标与终止条件
1. 有效指标:可触及大动脉搏动,收缩压维持在 60 mmHg 以上;面色、口唇、甲床等由发绀转为红润;瞳孔由大变小,出现对光反射;恢复自主呼吸;有眼球活动或四肢抽动等。
2. 终止条件: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专业急救人员到场接替;现场环境危险危及施救者安全;持续心肺复苏 30 分钟以上,患者仍无生命迹象,可考虑终止,但在低温等特殊情况下,复苏时间应适当延长。
五、高级生命支持
在进行基础心肺复苏的同时,应尽快呼叫专业急救团队,获取高级生命支持。专业人员到达后,会进行气管插管,建立更有效的人工气道,保证通气;建立静脉通路,给予急救药物(如肾上腺素、胺碘酮等),纠正心律失常、维持血压等;还可能应用机械通气、体外膜肺氧合(ECMO)等技术,进一步维持患者生命体征,为后续治疗争取时间。
心跳骤停的紧急救治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命接力。早期识别、快速启动心肺复苏、正确应用电除颤以及及时的高级生命支持是提高心跳骤停患者生存率和神经功能预后的关键所在。无论是专业医疗人员还是普通民众,都应熟练掌握心跳骤停的紧急救治知识和技能,以便在关键时刻能够挺身而出,为挽救生命贡献力量。
心跳骤停是极其危急的情况,以下是紧急救治时常用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