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死者的同乡小朱反映,余和是他的同学,也是通过他的介绍,余和才认识张静(死者)的。7月11日,他收到余和托人送来的一封信,信中是一份带血的遗书,写明了凶手因爱极生悲,无以苟生,才决定杀死恋人后殉情自杀的心理过程。
循着遗书、日记中的陈迹,侦查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挖掘了一段鲜为人知的畸恋故事……
1997年4月23日,余和与初中同学小朱到矿俱乐部舞厅跳舞时,碰到矿子弟中学几名女生,其中一个叫张静的同学是小朱的同乡。于是,小朱介绍余和与她认识。余和是个农村孩子,父母也是矿里的半边户,家境贫寒,所以他在与人交往中心理上有一种自卑感。他性格内向,甚至有些孤解。张静的单纯、大方、温柔和清丽深深地吸引着他。闲谈中,二人相同的家庭境遇,使他俩有许多共同语言。余和的心海里激起了阵阵涟漪。
那天晚上,与她分手后,余和有生以来第一次失眠了。
他在日记本上写道:“她单纯、可爱、自理能力强,正是我梦中寻觅的意中人……真是众里寻她千百度,恋人却在天涯忍尺间……”
自此,余和暗恋上了她,并开始了爱河中疯狂地追逐。他相信凭着自己的痴情一定能感动她,赢得她的芳心。
“五一”节学校放假。4月30日黄昏,他们在校外的林荫树下相遇,夕阳如血,斜照成影。他俩并肩漫步,谈笑风生。临别前,张静邀他到鄂州太和去玩,他心里像灌了蜜一样,甜滋滋的。张静让他5月1日下午4时到她的宿舍等候。
时针像一匹负重的老牛蹄弱而行。坠入爱河的余和度日如年,如坐针毡。太阳还未西移,他就跑到了张静的宿舍。走廊上,高跟皮鞋清脆的叩击声敲打着他的心扉,他看到张静正焦急地踱着步。
“等急了吧?”他很关心地问,
“没有,我的钥匙不见了,不好意思,不能请你进去坐。”她一脸羞涩。无意间撞击的目光,仿佛渗透玄机,他感到深情的烘热。